在德国巴符州城市曼海姆接连发生两起持刀袭击案后,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发文,提醒在德中国公民谨防安全风险。此后不久,德国其他地方又再次发生类似案件。

持刀袭击为何在近日频发?欧洲杯赛事即将拉开帷幕,德国的治安能否经得起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

5月31日,曼海姆市发生一起持刀袭击案:一名阿富汗人袭击了当地集市一处反伊斯兰组织的摊位,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名警察因伤重不治身亡;

几天后的6月4日,当地再发生类似案件:一名男子持刀袭击了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一名地方候选人。嫌疑人被指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疾病迹象”,被捕后移送至一家精神病医院。

所在领区连续发生两起持刀袭击,引发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的关注。该馆第一时间透露称,伤亡者中没有中国公民,并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德有关部门及媒体发布的相关安全预警,关注所在城市天气、交通、罢工、游行等信息,“尽量避免前往户外人群聚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dpa/Rene Priebe

然而,德国的此类事件给人一种“防不胜防”的印象。

本周一(10日),德国萨尔州境内的火车上再次发生持刀袭击案件,一名32岁的土耳其人突然袭击了另一名乘客,后者颈部被刺伤。警方回应称,受害人和肇事者之间“显然不认识”,疑构成无差别伤人。

就在同一天,法兰克福欧洲央行附近也发生了相似案件。据称,一名19岁的阿富汗男子被指控用一把小刀突然从后面刺伤坐在公园长椅上的一名女子的头部和颈部,造成其重伤。调查人员证实该案件可能也是随机作案,持刀男子与女子并不相识。

同日晚,莱茵河下游某小镇一名正在林中跑步的24岁女大学生突遭一男子持刀袭击。当地警方目前也假定女学生是一名随机受害者,因事发地较为偏僻,无人可预知谁将经过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bild.de

一天内发生三起持刀袭击,这不得不让人疑惑:德国这是怎么了?

尽管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数据是,德国去年大约发生了8951起持刀袭击事件,平均每天就有24起,但其中的大部分都不会是这种怀有政治动机或随机选取受害人的案件——这类案件显然更容易造成公众的“不安全感”。

模仿犯罪可能是近日此类案件频发的一个理由。例如,在法兰克福的这起案件中,调查人员即怀疑肇事者可能是“受到了曼海姆持刀袭击案的启发”。由于伤者众多且有一名警察殉职,加之有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曼海姆案件在德国受到了极大关注,也可能“激发”了某些潜在的模仿者。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该如何避免这类悲剧的重演?在近日发生多起持刀袭击案后,关于在德国进一步加强刀具管制的呼声再次高涨。例如,德国安全部门最高负责人、内政部部长费瑟就呼吁在德国的某些地方设立“武器禁区”并“全面禁止在火车上携带刀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男子持刀袭击了一名坐在美因河畔公园长椅上的妇女,造成其重伤,图源:dpa

然而,这一听起来合情合理的提议却遭到了大量的质疑。反对者认为,这种禁令纯粹只有象征意义:一方面,该由谁负责禁令的执行?众所周知,德国警察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也很难定义何种刀具该被划入管制范围,只要作案者愿意,一把螺丝刀也可以造成致命伤害。

为此,曾担任警察的德国安全专家(Thomas Herzing)建议,人们应当意识到危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通过集中注意力、保持距离和使用障碍物,就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高安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四个字:“自求多福”。

(欧洲时报德国版蓝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