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知常者赢;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爱者乐。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过好这一生。

01

知足,知止,知常

知足

《道德经》有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与健康相比,哪个更实际?生命与财产相比,哪个更贵重?过分在意某些东西,必定要为之付出更多的代价;一味敛财守财,难保不会遭遇意料之外的损失。所以说,做人要知足惜福,知足就不会贪得,不贪就不会招来屈辱;更要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知止就不会懈怠,不懈怠才能常保平安。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一切罪孽都源于欲望,一切祸端都源于不知足,一切过错都源于贪得。

人活一世,应该把身外之物看轻:名誉、财富、权力、地位都是暂时的。仕途得意混得再好,终归要退居幕后颐养天年;物质财富积攒再多,能享受的不过是一日三餐。哭也一天,笑也一天;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唯有学会知足,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知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心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独特而可贵的价值取向,对于为人处世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知止”,即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一个人若能在“止”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人生多半不会走偏、留憾。正如清人曾国藩所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米缸,老鼠喜出望外,它一顿猛吃,吃完便睡。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老鼠也曾想过跳出米缸,但终究未能摆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老鼠发现米缸见了底,自己想跳也跳不出去了,活活被饿死在米缸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知止”将会带来灭顶之灾。《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云:“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如果欲望得不到节制,最后只会是失去所有想得到的;如果已经拥有了还不知满足,最终也必将会失去原有的一切。知止,凡事留有余地,有所节制、适可而止,一生便不会因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反之,做人做事如若无节制、不知止,则会多贪求,多贪求则堕落生。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中的这副对联可谓震慑人心,对联写的不仅是书中的一些人,也是古往今来许多世人的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还是贪心不够,继续为贪念所操控,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无路可走,再想回头为时已晚。唯有以“知止”为始,方能以“有得”为终。

知常

道德经》有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水流千里,终究向海;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世间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恣意妄为,会招来祸端。

顺应自然不代表消极无为,而是指行事因时而动、因地制宜,把握好分寸和时机,倘若处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就不要刻意去追求。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并尊重规矩。凡事不妄想、不妄做、不妄为,生活就可以稳定运行在既有的轨道上。需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应自然,相信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自知,自胜,自爱

自知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就不要强行干涉。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怨人者穷。”有自知之明的人,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去责怪别人。做错的人明明是自己,反过来却去责怪别人。容易使自己失去人心、陷入困境。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容易被别人客套的称赞所迷惑,别人夸得越多,他就越膨胀。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人都有自私护短的一面,喜听甘言、爱闻美语。如若只听顺耳之声、阿谀之言,很容易昏昏然、飘飘然,甚至上当受骗。

《史记》有言:“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意思是,对别人的话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够自我反省,才叫做明智。

聪明的人,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能从不同的意见中反躬自省,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

自胜

《道德经》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不过是更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曾国藩说:“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面对他人,要时时刻刻心存敬畏。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长处,去战胜别人的短处。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把与人攀比的时间精力,转移到提升自身修为上。也许你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你战胜不了周围的环境,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自身强盛了,必将迈向更高的层次、遇见更好的人。类似于早起、劳作,这类对自身有益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在一次次的挑战和超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自爱

《道德经》有言:“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真正的聪明人,都有自知之明,并不刻意抬高自己。

一个人,先要学会自爱,而后才能爱人。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杨绛曾说:“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爱自己,是最高级的生活态度。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善待自己,就会怎样善待人生。

生命的尊严,来自于内在的丰盈,而不是欲望的满足。观照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