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座荒山林木丛生,遮天蔽日,几乎没有人烟存在。

在四面峭壁突兀、险峻的山路间,只见几个老汉正扛着担子向山腰走去。

而当仔细看,会发现这几名老汉中还有一个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人双肩上挑着一个沉重的担子,双腿已经止不住的颤抖,但她仍步履艰难地前行着。

她身穿旧紫色衣服,抬头片刻却露出一丝笑容。

她叫汪美红,一个挑夫工,同时也是一个单亲妈妈。

汪美红靠挑山19年养活了家中三个儿女,磨坏了120双鞋,挑断50多根扁担。并将两个儿女双双送进重点大学。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挑”出了不平凡的一生。她的故事被写成戏曲、编成话剧,就连央视都为她点赞,为何遭村里抵制?

但不知为何,村里人却都说她是个“坏女人”。她究竟做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汪美红出生在安徽岩脚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家境也不是很富裕。但是汪美红儿时却过得无忧无虑的。

而且她经常跑去附近的齐云山上玩,她经常坐在山上,望着天空漂浮的云彩出神。

却不曾知道,以后她会与这座山产生无数羁绊。

家里把汪美红供读到高中之后,她便没再继续读书。

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读完高中已经很厉害了。

后来的汪美红像村里其他女孩一样,到了一定年纪便选择了结婚,相夫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汪美红经村里人介绍,嫁给了汪叔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后来汪美红便怀孕,头胎得子,一家人看到是儿子喜不胜喜。

一家人都以为这是上天的恩赐,殊不知这是命运对她的一次“毒打”。

几个月后,汪美红就发现孩子有一丝不对劲,孩子的肤色与毛发与常人不同,而是泛着白色。

并且孩子的眼睛好像也睁不开。这可把汪美红急坏了。

夫妻二人赶忙带着孩子去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检查才知道,儿子具有先天白化病,甚至也导致了孩子双目失明。

看到结果的那一刻,夫妻二人瞬间感到晴天霹雳。

汪美红甚至差点昏过去,这就意味着她的儿子要与黑暗相守一生。

虽然白化病是不治之症,但汪美红并没有放弃儿子。根据医生指示,她选择使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激素来进行治疗。

后来夫妻二人思前想后,决定再要个二胎。

这次的孩子很是健康。甚至是个龙凤胎,这一下一家人更是开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汪美红的婆婆看到孙子的那一刻,简直是爱不释手。

龙凤胎的到来,让一家人感到了幸福。

汪美红在家照看孩子,丈夫就在外做着打渔的工作,虽然很是辛苦,但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然而,厄运专挑苦难人。

1994年,此时的大儿子才四岁有余,两个小孩子不到两岁。

可就在这一年,汪美红的丈夫却发生了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汪叔华与两个村民约好晚上去打渔,准备干一把大的。

谁知他们在乘坐的木船突然被风浪推翻,再加上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渔民,水性有限,因此就这样出了意外。

第二天汪美红迟迟不见丈夫回来,后经过村民来传信才得知,自己的丈夫死了!

一时间,汪美红手足无措,大声哭喊了起来。

丈夫的离开,让他们五口人失去了家中顶梁柱。

而就在汪美红悲伤欲绝之时,她的婆婆却开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是你这个扫把星,都是你带来的灾难...你还我儿子!”婆婆摇晃着汪美红的身子,像是发了疯似的嘶吼着。

此时的汪美红走不出丈夫离开的情绪,却又担心着自己的三个孩子,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后来的汪美红像是一下垮掉一样,脸上从未浮现过笑容,望着眼底尽是一片绝望。

有时她还会经常坐在门口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由于婆婆到处在村里说她克夫,路过的邻居都对她指指点点,到处说她是个“坏女人”。

但汪美红仿佛自动屏蔽这些话似的,根本不入耳。

突然,一声啼哭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美红像是被魂拉了回来,赶紧冲进屋查看,才知道是两个孩子饿了。

看着幼小的孩子,再看看疾病缠身的大儿子,汪美红一把抱住痛哭。

这一刻,她仿佛想开了。她不能倒下,也不能放任孩子不管。

她非常清楚,想要走出这座大山,就需要读书,把这座山翻过去。汪美红深知自己不可能,但她要把她的孩子们“送”出去!

她一定要让孩子受到高等教育,凭自己走出去。

但读书谈何容易,何况一个女人想要维持一个家,更是难以想象。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由于当时的齐云山正在修缮过程中,因此很多东西需要人一步步、一担担挑上来。

因此,汪美红干起了男人都喊累的挑山工作。

这份工作不需要技术,不分性别,最主要的是时间灵活,这样汪美红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能赚钱。

于是,她便成了挑夫工中的唯一女挑夫。

一开始,领头的人根本不愿,也不相信一个女人会选择来干这种活。

但是拗不过汪美红的再三请求,领头便带着汪美红来到了齐云山,打算让她先试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美红第一次抗上这重担,一下没站稳差点摔倒。

但好在汪美红撑住了。她双手紧紧抓住旁边的铁链,一步步的慢慢往上爬着。

一个女人抗起几十斤重的货物颇为吃力,尤其是山路陡峭,不比平路宽敞,汪美红好几次都觉得自己失去了重心。

还没有走三分之一,她就感觉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肩膀也磨红了。

她想起大儿子患有先天性白化病,两个小孩子还嗷嗷待哺,家中还有那个年迈的婆婆。她不能放弃,也不可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没想到的是,她咬着牙,竟踏上了那陡峭的山峰顶处。

她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撑起了早已破碎不堪的家。

领头工看到这一刻,差点惊掉了下巴,张着嘴迟迟没有闭上。

经过这次考验,汪美红彻底干起了挑夫工的工作。

每天早上五点多汪美红就要起床,简单洗漱之后便开始和其他工友一起装货准备。

工友每次见汪美红是个女人,都纷纷劝她少背一些。

但为了多挣那几块钱,她毅然拒绝了工友的好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险峻的齐云山之上,别人抗累了便歇息,而汪美红却手紧握扁担,猛足劲的往上爬。

只有到了真正受不了的时候,她才选择停下来休息。

为了缓解胸口的闷气,每次休息时她都会大声嘶吼一声,仿佛在释压。

尤其是在夏季,很容易就汗洒全身。担子也总是透着薄薄的衣服重重的压在肩膀上。

后来汪美红便选择垫一块毛巾,但仍然抵不过肩上的重担。久而久之她的肩膀上就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红色压痕。

而到了冬天更是冻到失去知觉,手变得僵硬浮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工作很苦,但钱却真的不多,辛辛苦苦忙碌一天,还挣不到100元。

钱虽少,但让汪美红看到了生的希望。只要有希望,再苦再累,她也能坚持下去。

汪美红就是靠着这份工作,不仅仅养活了三个孩子,甚至还把龙凤胎儿女送去了学校读书。

七公里的山路,三千七百多层阶梯,要论游客爬山,背一个小书包都累到不行。但对于汪美红来说,她就靠着这份坚持点燃一家人的希望。

每次晚上回家之后,汪美红浑身疼到不行,但又不敢出声,只能一个人默默独自承受。

疼痛到不行的汪美红几乎每晚都躺在床上,望着墙壁想:我明天就不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夫的工作实在是太累了。

但汪美红每次都只是说说而已,第二天天不亮,她便早早安顿好孩子就上山去了。

1996年,汪美红去到了黄山。

有人说,黄山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外,还有一绝,那便是黄山的挑夫。

已经挑夫两年的汪美红,愈发觉得自己挣的钱不够补贴家用,三个孩子的花销太大了。于是她经打听去到了黄山挑夫。

在黄山挑夫一天,可以赚到一百多块钱。汪美红就这样在两座山间来回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黄山离家太远了,照顾孩子也不太方便,因此没多久汪美红便不去了。

后来随着公路的开通,人们出去的路更加便捷,所以很多挑夫工放弃了这个工作,选择了外出打工。

本来有一二十多个挑夫工的齐云山上,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汪美红,当然也是唯一一个女挑夫。

汪美红仿佛与这座大山融为一体了,她根本走不出去。她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看。

一年四季交替更换,汪美红就这样扛了好多年。她抗断了50多把担子,也磨坏了120多双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2005年,汪美红的两个儿女双双考上重点初中。

在上初中的第一个假期,兄妹二人便去找了寒假工用以补贴家用。

随着孩子的长大,汪美红感到一丝欣慰,也觉得没那么苦了。

但其实汪美红的所受的苦,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家中还有个大儿子双目失明。

面对一个盲人,汪美红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她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守护在儿子身边。

后来,儿女顺利毕业,并且两个人成绩都很是不错,因此都考进了高中。

但考上了的高中,即将要面临的就是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一步步往上爬,汪美红却始终补不上这个资金的空缺。

儿女很是懂事,看到汪美红的辛酸便说不要去读书了,要早日去社会赚钱。

听到这话的汪美红生气又无奈,“你们就好生读书,有没有钱是我的事。”

果然儿女也都没有辜负汪美红的教诲。

2011年,汪美红的两个孩子纷纷考上了重点大学。

哥哥以536分考入安徽理工大,妹妹则以573分进入安徽医科大。

她用担子上的汗水换来了儿女的两所大学。但与此同时,困难也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孩子高额的学费让汪美红犯了难,何况妹妹得医学专业还要读五年。

而且如果以后女儿选择医生这个行业,还要考取研究生。

汪美红每天的工钱就那么点,根本存不下多少,就算是没日没夜的挑,也挑不出几万块钱。

紧接着面临的事情,更是让汪美红陷入残酷之中。

由于齐云山的公路要开通,便不再需要挑夫工了。也就是说:汪美红的挑夫生涯结束了。

此时孩子要上大学,她又面临着工作困难,急的汪美红整宿没有睡着。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事情有了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记者把汪美红的故事发了出来。一位名叫汪一挑的人看到后,表示愿意帮助他们。

汪一挑是安徽手挑混沌的非遗传人,他通过记者找到汪美红,并称会无条件资助两个孩子读大学。

汪美红听到这话,很是感动,但她却面对好心人的帮助感到心愧,表示只资助一个孩子就行,剩下的她自己会想办法。

汪一挑却坚持资助两个,一个不管。

就这样,汪美红在汪一挑的劝说之下同意了。

与此同时,上海戏剧社改编汪美红的真实故事,编成了戏曲《挑山女人》在上海进行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汪美红,甚至被邀请到了央视现场。

她的故事获得了央视的一直好评与点赞。

后来,两个孩子如愿进入大学。汪美红也得到当地管委会特许,在齐云山脚下开了一间茶水小铺。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汪美红的婆婆与村民还在到处说她克夫、“扫把星”。

面对这些质疑,汪美红根本不放在心上,看着孩子们都健康的长大,有了安稳工作,她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