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3000年始,生活在伊朗高原上的人们就开启了文明的进程。他们建造恢宏的建筑,制作出精美的金银器、釉彩陶器和玻璃器,构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如今,古波斯文明的璀璨照耀至上海。6月13日起,“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正式对外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汇集了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戈尔甘考古博物馆、拉什特博物馆、波斯波利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285件精美文物,通过“高原曙光”“辉煌时代”“信仰艺术”三个版块阐释古代伊朗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王樾表示,之所以举办本次展览,一是想说明古代伊朗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二是呈现中国和伊朗作为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所发挥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曙光”版块聚焦公元前2800年左右在伊朗高原西南部诞生的埃兰王国。埃兰人使用楔形文字,崇拜各种神灵,营造了大型的神庙宫殿建筑群。“神庙宫殿是一种思想世界的建设。当伊朗人开始建设自己的神权体系,也就成为后来古代伊朗逐步成长为西亚地区物质与精神世界主要创造者之一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埃兰人喜欢用几何和动物纹来装饰陶器表面,抽象的线条和变形夸张的人或动物图案,是埃兰人信仰意识的反映。“高原上的埃兰人作为草原民族,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超乎我们的想象。”王樾介绍,如45号墓葬出土的动物纹金杯等展品都表明当时人们对于动物的细致观察,“动物每一块肌肉都清晰可见,且都是相对而立的姿态,说明在他们的思想世界中动物可能并不是纯粹的东西,而是象征某一重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阿契美尼德,经帕提亚,到萨珊王朝,共同构筑了伊朗高原上,艺术的辉煌时代。公元前6世纪开始,阿契美尼德王朝力量空前强盛,积极扩张领土,逐步建成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强大的帝国。“尽管当时一直在打仗,但这也促使文化上的交流,各种特点的文化和艺术进入全面融合状态。”王樾表示,这一时期的文化大融合,在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方面,都呈现出阿契美尼德时期创造出的波斯特色,同时也为将来本土化的萨珊艺术风格打下了成长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辉煌时代”版块就全面呈现了这一时期伊朗出彩的文化面貌。例如来自哈马丹省的有翼狮金来通,结合了有翼的狮身和近乎锥形的垂直杯身,杯身上端饰有一圈莲花图案,其下饰有平行的凹槽线。狮子呈张嘴伸舌状,头部、颈部和胸部覆有鬃毛,前爪自然着地。双翅末端饰有三排羽状花纹,末端向前弯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的展品联珠对鸟纹锦也格外引人注目。“在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古墓群中,保存了不少公元七到十世纪的织锦有机物。这片织锦由红色、黄色、驼色和白色组成,联珠纹环绕对鸟图案是典型的萨珊艺术风格,即是当时中国人给伊朗人加工、按照萨珊审美来定制的中原出口货物,充分说明了从魏晋到唐朝时期古丝路上的繁荣贸易。”王樾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联珠对鸟纹锦,“信仰艺术”版块展出的多件文物,也是当时中国与伊朗交流往来密切的佐证。“位于伊朗西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市,是伊利汗王朝时期重要的中心城市。当地有座非常宏伟的清真寺,里面有间瓷屋,是专门放置从东方购置的大量瓷器,瓷器上印有‘徽’字,证明在14世纪,伊朗和中国保持着物质上频繁的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本次展览掀开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定位为“世界文明馆”的新篇章。以此展览为始,上海博物馆未来将推出更多的与世界古代文明相关的主题展览,让上海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展示平台。

展览将免费展出至10月7日。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周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