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4日,山东省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在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启动,动员全省以实际行动推进沙化荒漠化区域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也是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山东省是受沙化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山东省沙化土地分布范围很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平原,从胶东丘陵到鲁西南山区,全省16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据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全省沙化面积67.5万公顷,制约着沙化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在高唐县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举办地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开始发展林下中草药。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峰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沙区林果产业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生态工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东防沙治沙特色道路,不仅推动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历史上,黄河在聊城市有六次改道,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沙地、涝洼地和沙碱荒地,这里还有黄河中下游最大的灌区工程——位山引黄灌区,引入大量泥沙。聊城市沙化土地近250万亩,荒漠化土地约210万亩。荒漠化曾给聊城市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一度形成“无风沙飞扬,五谷皆不长,风来不见天,灾难降人间”的困境。

为改变这一面貌,近年来,聊城市以林固沙、以林止漠,持续实施区域造林封沙、营造农田林网、客土改沙、灌木固沙、退耕还林等措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路域生态、环城林带、水系生态、鲁冀省界防护林带、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逐步遏制住了沙化土地的蔓延与危害,大大改善了沙区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聊城市因地制宜,在黄河故道沙区大力发展林果业,推广特色种植、林下间作、采摘休闲,在防沙治沙的同时也形成了樱桃、苹果、梨、油桃等特色林果富民产业,黄河故道沙区呈现出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喜人景象,防治荒漠化工作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聊城市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聊城市副市长王刚表示,聊城市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依法治沙、科学造林、探索创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沙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林业局局长李其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高唐县的北京林业大学“杨树大径级工业资源材精准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揭榜挂帅项目”实验林基地。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高唐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饱受风沙危害。高唐县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始终把科学治沙造林、加强生态修复重建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沙化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持续“双减轻”,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2023年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为山东争得了荣誉。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高唐县人民政府承办。聊城、东营、德州、滨州、菏泽等市林业主管部门,各级媒体记者,当地干部群众等共100余人参加。活动当日,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国有旧城林场白杨林景区、引马入林工程、北京林业大学“杨树大径级工业资源材精准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揭榜挂帅项目”实验林基地、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全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同期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在高唐县启动。

根据去年印发的《山东省防沙治沙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全省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为 5 万公顷,其中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区 4.05 万公顷,海岸带沙地综合治理区 0.95万公顷。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保护优先、重点治理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引领,以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峰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李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