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Q: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一、考虑楼盘情况

最近在看位于通州宋庄一个新盘****,具体位置位于前两年的金地壹街区楼盘西侧。具体房型倾向于112平的三居室,75平的两居室也在考虑中。

二、家庭情况

目前家庭成员2人,本人为市政府二期搬迁职工,队友为西二旗互联网从业者。在北京无房无贷,购买属于首套。近期会在工作周边享受宿舍(政府保障房),因此居住需求相对不太迫切,主要考虑为未来家庭成员增加后打算。

三、考虑购买原因

1、通勤距离可接受:该楼盘距离本人工作位置8公里左右,队友未来可能会在运河CBD有就职意向,未来该房子距离两人工作距离均可接受。

2、满足未来居住需求:未来两年内计划要娃,届时方便父母过来照顾(与小家庭分开居住保证舒适性),且周边医疗资源丰富,方便父母养老。

3、楼盘质量过关:花园洋房设计、容积率1.6,绿化率30%、精装修交付。

四、犹豫纠结点

1、楼盘位置过偏,周边配套不完善:位置在宋庄板块,主要是文化相关,没有强产业支撑;2、公里内无地铁,m102线遥遥无期;教育配套薄弱;以上导致未来置换时不好出手。

3、对未来预期低迷:目前形势下对增值预期不高,尽管可以通过多交首付的方式减少未来还款压力,但队友担心过35岁后被裁员失去还款能力。

五、想要咨询点

1、鉴于目前没有十分刚需的迫切,以及现在房市的低迷情况,您建议我们此刻出手吗?

2、如果买的话,是一步到位直接上112的三居室(如果想多交首付的话需要父母支持),还是75的两居室(首付和房贷都比较轻松,只靠我俩就可以)未来再置换?

3、如果不买此盘的话,您是建议我们再等等看未来有什么更合适的楼盘,还是现阶段有其他好的小区推荐?

A:

1、房子是用来住的,如果是自住为主那就出手呗。但这小区就是典型的自住为主,其他的期望值别太高。楼市的大环境跟这种小区关系不大,火爆的时候这地段儿也未必怎样,所以还是多考虑自住吧。

2、确定是长期自住那就一步到位买三居啊,要不然置换的时候有可能吃亏,偏远地段儿的投资性不太强。而且置换时还得又花一次税费成本,未必划算。

3、我不好说买不买的,主要是我对新楼盘不熟,不方便点评人家,容易惹麻烦。这项目我知道,挺有意思的,土拍时就这两家到场还都不出价,结果却还是合伙儿干。地段儿就这现状吧,各项都不太占优,就是典型的自住为主。质量在理论上应该不错,毕竟楼面价不算高,只要开发商不太过分扣成本的话就应该还行。

4、说几个常规的要素吧:

一是房产的价值由地段儿决定,至少是大部分。地铁对于郊区是必须的,有了不加分,没有的必定减分。

二是产业,这不是必须的,有了加分,没有不减分,反正全北京也没几个强势的产业区。

三是偏远新区的项目最好选大盘,几十万平米的才好呢,能产生规模效应,配套也相对会尽快完成。

四是价格,如果能做到倒挂就合适,做不到的话那就普通了。可以算算性价比,让当地中介给估个租金,用总价除一下,但这地段儿我都说不好多少为合适,尽量别超800吧。

五是看自己的主要需求,如果自住为主就只考虑自己喜好和考察品质。保值为主或想置换的就参考别人的意见,想想将来的接盘人是否能认可这地段儿,在成为二手房之后能出多少价格。

六是看配套的规划,预估完成的周期。因为现有价格就是政府按照规划完成时的价值制定的,也就是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价值。如果提前完成或增加了产业配套就能赢,保质保量就是拉平,延期或减少了配套那就是站岗,流动性也肯定不强。

5、基本就这情况,我对新楼盘真的不熟,不方便多说。

仅供参考。

Q:

我在西马金润一套06年大三居,光明楼大一居室,上学用。老大汇文初二,老二今年上光明小学。一直在光明桥东租一套120m三居,现在楼市下行,同时也租房还是不太方便(尽管一直租了8年没有更换过,房东也是去西城上学类似情况)。

看了潘家园 嘉禾园四居(三间朝北,一间朝南,但凹进去,阳光会遮挡),单价5万多。华阳公寓大三居,单价也便宜,不到5万。手上还有400个子弹,目前理财行情不好,想折腾一下,买一套换一套自住。

问题:1)用哪套换合适?大一居,市值500万?三居650w。光明楼这套留着,将来孩子的孩子还能用(周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都不错)?丰台房子户型好,居住舒服。2)华阳公寓和嘉禾园选哪个?

A:

1、用哪套换合适,常规建议自然是学区房了,既然用完了学位,那留着的话肯定租金低,溢价部分是没有收益的。明年之后就是入学人口逆转了,如果到时候没有鼓励政策,溢价是否还能维持高位就说不好了。按照韩国和台湾等地的先例,都是人口减少后降低了溢价率的。

北京过去的公寓也是这种情况,风口过后就降低溢价,否则华阳这种也不会这么便宜。也就是有一定的保值风险,看自己是否在意了。

给孩子的孩子留着那就是自己的喜好问题了,这自己决定就行。不过说实话这太长远了,而且算算账划算吗?假定溢价比例不受影响,那就是每年少收30%的租金,至少得等20年后才再次用得上学位吧,一代人了。然后呢,再传下去还是置换?我觉得从经济角度不是太划算。

2、房子是用来住的,既然决定户型好住着舒服就留着吧。西马金润的保值还行,基本不落后。

3、我一般只能从投资保值角度说两句,而华阳公寓和嘉禾园是典型的自住为主,这就看自己的喜好吧,不用听别人的建议。

优势都是经济实惠,居住的性价比高。劣势是地段儿普通,小区也不太受追捧。所以这些年升值慢,长期落后大盘才便宜的。北京很多这种小区呢,朝阳区最多,都是典型的自住,跟投资的关系不大。

但房子是用来住的,自己喜欢就行。选户型好的吧,还是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越宜居的保值越好,至少是流动性能强点儿。

4、总之这几个问题都跟投资关系不大,凭自己喜好选择更合适,投资为主的才参考别人的喜好呢。

仅供参考。

Q:

我们二人分别在公主坟,崇文门上班,工作地点比较固定。考虑通勤和保值,请问有什么推荐的小区吗。要求总价600以内,最好两居。我们在永定门有一套一居室,2022买在高点。

现在有两个策略,一是置换,置换后的房子肯定希望保值(最好是东西海),总价按600考虑。二是买二套,不追求核心地带,最好租金高。请问您有什么推荐吗?

A:

1、通勤得看自己的感受,外人不好建议。再有这俩策略也只能是策略吧,现实中不太好实现。

2、东西海所有的房子都算学区房,东西城普遍在30%左右,海淀中等以上学区也差不多,普通学区能低些,最低的在10%左右。但600之内的占坑儿房居多,有可能溢价比例更高更高。

而明年之后就是确定性的入学低谷期了,这看到时候的政策吧。如果有鼓励学区房或放宽落户和高考的政策就好说,没有的话,溢价部分有可能受影响。这有和大趋势对赌的意思,考虑好吧,至少我不敢保证。

3、不追求核心地带怎么能租金高呢?房子的售价和租金,有一大部分是地段儿价值的体现,交通方便配套全的才可能租金高呢,谁会花高价去租偏远板块呢?北京房租相对最高的是朝阳区,郊区一般要低个10%以上。

另外一点,买房算投资,租房算消费,预算高的时候有可能兼顾,不太高的话就只能是取舍了。通常如果租金高,那一般都是因为升值慢造成的,涨的慢也就显的租金高了。所以这看自己更重视哪方面吧,不太好兼顾。

4、这再考虑一下吧,现有要求偏理想化了,现实中很难做到。另外提醒一点,期望值一旦不符合现实条件,那敢承诺的必定是无良中介,有可能被忽悠。

仅供参考。

Q:

我在顺义太阳城有一房子,一直跌,现在400出头,想卖房。但这个价钱在南四环买合适的,想买板楼,预算低。

问题

1、现在卖是否在最低点,还是再观望观望?

2、如果在花乡附近买,至少保值,这个预算买2室的,您推荐哪个?主要是还有六七年退休,两个人住,环境安静一些,房子也不用太大。

您公号提到的益辰欣园,是板楼,以后保值怎么样?

A:

1、现在未必是最低点,但政策是一直在救市,北京的成交量也基本企稳,我不认为还有什么下跌空间。央行又宣布降低了首付比例和放松了利率,北京未必都参与,但也都算利好,等着看吧。

反正要是我的话就不在这会儿着急套现,就算是往市区置换,要是热门板块还值当着急,花乡的地段儿中等,一般来说不会领涨,大概率还是跟随大盘。所以除非是卖房后增加的预算多,否则着急卖房的意义不是太大。

2、400万两居室,4万多一平的,这价位合适的不是太多,基本都是公寓或老小区了,环境普通。

3、益辰欣园中等,当地叫未来城,中规中矩的小区。劣势是周边一直在施工,环境受到些影响,但保值还行,基本不落后大盘,正常价格走势。以后也大概率是这种情况,毕竟房龄不算新了,除非是学区利好,否则不太可能走出独立行情,就是普通小区,占不到什么便宜也不吃亏。

另外400万在益辰欣园能买到两居吗?这里是商品房,户型偏大,90平左右的得500万起了。看好了房源吧,如果注重保值就尽量别买带硬伤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越宜居的保值越好,至少是出手时流动性强。

仅供参考。

Q:

我是2016年买的燕郊,89平两居240万。最高峰涨到了340万,但自从2017年6月限购之后就下跌,现在已经140万了。关键是这套房我还没住过,就这么放了几年就赔了100万,算上高点则是达到200万。

我现在早有北京资格了,卖掉的话也能凑够东四环的首付,但我有疑问:

1、如果我现在卖掉燕郊,以后会不会补涨,那样我可就赔的更多了。

2、如果我换到北京,如果继续下跌呢,我就是加大了额度的赔。

3、如果不卖燕郊的再观望几年,有没有可能北京的单独涨上去了?我会不会错过时机。

A:

1、一切皆有可能呗,这只能看自己的判断了。

2、燕郊有可能再涨,但一定是建立在北京大盘同步或提前涨的基础上的。也就是环京除非有特殊的利好,否则不可能单独上涨。那这就查查有没有利好吧,主要是产业和交通、学区和其他大型配套方面的,力度必须达到甚至超过地铁的。

3、换到北京也有可能下跌,但我不认为有什么空间。北京房子不太可能大涨了,但大概率能成为对抗通胀的工具。也就是长期看好吧,至于短期的得看救市政策。

4、北京单独上涨也有可能,这参照东京和首尔等东亚首都就行,靠近核心区的都走势好,越向外围走势越弱。东京核心区早就超越当年的高点了,但几十公里之外的新区没什么太大起色。

错过时机则未必,关注市场行情呗,有了明确的利好就尽快,没有的就继续等,两手准备。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