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6月20日—1992年12月5日)是杰出的作家,也是优秀的学者。纪念艾芜,想说的话太多,友情的、生活的、文学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学术的、世界的、中国的、四川的、新都的等等,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永远说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先生)

今天的话题很集中,紧扣“艾芜和他的朋友们”,并且与青年有关,但说起来话也很长,这也是大课题。原因在于,话题的核心艾芜,本身就是无穷大,是一座高峰、一个大海,还是一座图书馆、一个大宝藏。只要与艾芜链接,话题都会产生无穷大+∞,数学上叫艾芜为“δ函数”,也称“狄拉克δ函数或者“脉冲函数”“点源函数”。δ函数是数学,也是哲学,在各类科学中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卷积理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特殊价值δ函数具有奇异性质,首先是偶函数,具有挑选性,在整个定义域上的积分等于1当x等于0时,δ函数无穷大。在x不等于0的其他地方,δ函数恒等于0,说明δ函数是一个无限高且无穷窄的尖峰(脉冲)。如同引力一样,δ函数看似简单,实为深刻,虽无形却无所不在,极为优雅和极为强大,是描述质点和电场的有效方法。用数学描述艾芜肯定不准确,但不失为一种探索。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凡是不能用数学描述的东西一般都不是科学。

(艾芜类似“狄拉克δ函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类似“狄拉克δ函数”)

在物理学上看,艾芜应该是“希格斯场(Higgs field)”,他给社会和青年赋能。希格斯场是以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2013年)获得者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姓氏命名的场,是一种遍布于全宇宙各个角落的量子场,笼罩着我们全身,无处不在,希格斯场的振动产生“上帝粒子”(玻色子),粒子因为与希格斯场之间相互作用而获得能量和质量。希格斯是伟大的科学家,但过着“低科技”生活,不用手机、不用网络、不用电视。2013年诺贝尔奖宣布时间因为无法与他及时联系而推迟。他得奖的工作还是曾被杂志退稿、拒绝发表的文章。今天,我们在追忆艾芜给社会赋能的同时,也深切怀念给粒子赋能的希格斯,他2024年4月8日去世(享年94岁),被誉为世纪伟人。

(艾芜类似“希格斯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类似“希格斯场”)

今年是艾芜诞辰120周年。我们想起艾芜、思念艾芜、研讨艾芜,是为什么?可能不是为了情面、形式、表态、热闹,而是把艾芜作为符号、地标、榜样,通过透视艾芜现象、展示艾芜成果、宣传艾芜品德、弘扬艾芜精神、形成艾芜方式、激励艾芜后人,推动新都、四川乃至全国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艾芜被誉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流浪文豪”,研究他文学作品和文学成就的工作较多,研究他学术思想和调研成果的工作较少,把他看成作家的很多,把他视为学者的较少。其实,艾芜是从农村走向都市的学者,是从平凡走向非凡的作家,是从成都走向世界的文人。用今天的话说,艾芜是当时的“流浪者”“农民工”,也是那时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日、俄、英、德、朝、匈、波等多种文字在海外传播。在南行六年间,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他在缅甸克钦山中,当过马店伙计;他在东南亚异国山野,与下层劳动者包括赶马人、抬滑竿的、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等朝夕相处。后来,他到缅甸仰光,病倒街头,被四川省乐至县人万慧法师(学术名家谢无量的三弟)收留。以后,他当过报社校对、小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1949年后,艾芜任重庆市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他的一生充满奇遇、梦幻、苦难、波折和辉煌,他的作品充满浪漫而艰辛的漂泊气质,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素材很多。鲁迅称赞他是“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巴金推崇他为“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王蒙则高度肯定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换个角度看,艾芜的“南行”实际是“调研”,三次南行,三次调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作品(500多万字)是“调研报告”“汇报材料”。他深入社会底层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他精准记录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情与怨。艾芜是专家,他思考不同人群的命运与奋斗。艾芜是学者,他研究宇宙生物的生存与繁衍。艾芜是智者,他发现了生命的伟力和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芜的朋友”是什么?可能是万事万物,绝不是他身边的少数文人,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这些让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让他终生难忘,不写不行的东西。最知心的朋友当然是他自己,他的心灵,还有伴随他的岁月。万物有灵,本质都是能量——超弦,光子是载体。静态的能量是物质,运动的能量是光子。光是世界的本源。可以说,艾芜一生追求光明,触及了世界的真相,他无疑是先知先觉的智者。奔向远方而又热爱阳光的人,是看透生活真相而又仍然热爱生活的人,这是真正的英雄。有人说艾芜是“反叛”,他实际是在“正行”,从封建奔向开放,从黑暗走向光明。

产生“艾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社会制度。艾芜为什么要流浪异国他乡,后来又回到祖国怀抱?他自己有明确的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艾芜重返西南边陲,用饱含着欢乐的笔调,写下细致含蓄、意境深远的《南行记续篇》。他的南行回忆录《漂泊杂记》,对战乱年代在滇缅流离失所的流浪生活,也写出了清新明快的文字,真是令人深思。艾芜在88岁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中,旧社会和新中国几乎各占一半,他3次入党,6次坐监狱,最懂得人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被称为“中国高尔基”。学界常问,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文人,为什么大多数是在活着的时候非常悲惨,死了以后却非常灿烂,有点“生得痛苦、死得光荣”“薄养厚葬”的味道,比如苏东坡、杨升庵、陈子昂等。难道就是哲学家叔本华说的:人的一生,就是“受苦受难”的过程,死亡才是唯一的真相?今天,中国文人的生活与命运彻底改变了,他们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人民作家、人民艺术家。因此,我们要以新的思维、新的态度、新的作为来感恩时代,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艾芜精神”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可能是不屈与抗争。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艾芜的辉煌成就也是奋斗出来的,他的一生始终与祖国与民族的大业相连。对于青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老一辈相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而成长,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从“创新创业”到“互联网+”,社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青春施展才华、追逐未来,在时代的舞台创造无限的可能。与此同时,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现实的“骨感”,也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挤满成长的烦恼。“人生的理想是越飞越低还是越飞越高?”“人生的道路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这涉及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书写过人生的精彩、攀登过人生的高峰,我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青春因梦想而激扬,青春因拼搏而精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只要前行都是对自己的超越。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日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不管是高校的学生,还是基层的“村官”,不论是工厂的青工,还是街上的快递小哥,只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都是好青年。只要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能让人生的色彩更加绚烂。

纪念艾芜,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艾芜为创作文学精品奋斗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重要讲话,我们要创造宽松环境,搞好文化建设,培养杰出作家,让一批又一批艾芜式的青年成长起来。

纪念艾芜,我们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艾芜是追求幸福的一生,我们要努力把艾芜家乡建设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让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让农民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大力发展农商文旅产业,建好清流-濛阳产业融合发展带。把艾芜作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原文学场景,打造网红景点。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让“神农药枕”再显神奇。

纪念艾芜,我们要践行新发展理念。艾芜是突出创新、开放和共享的一生,是南向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孤行者、探索者。我们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到艾芜家乡建设的各个环节,让艾芜文化IP成为打卡点。新发展理念形成中国特有的发展文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基点是共同富裕和整体利益,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赢,将长期影响国人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创新包括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改革创新、调控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与重构。清流-濛阳产业融合发展带要成为开放带、文化带、创新带、绿色带、富裕带、共享带,成为中国西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纪念艾芜,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艾芜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生。但艾芜生活的时代是传统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即社会生产能力,实际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或者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三大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在同样多的资源条件下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新质生产力是被创新颠覆了的生产力,发生了质变,出现了新质,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有“三新一优”特点,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工具、新质劳动对象及其优化配置,1+1+1>3。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形态,各自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与技术的烙印,它们在生产方式、技术水平、产出效率、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建设艾芜家乡,必须拥抱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更新劳动对象,改革生产关系,用数智化改造传统产业,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清濛新篇章!

今天纪念艾芜,就是要学习艾芜精神,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把艾芜的家乡建设好,把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好,把民族复兴的伟业推进好!

(2024年6月14日李后强在“艾芜和他的朋友们”青年学术研讨成果分享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