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我国的四个虎亚种进行实力排序,华南虎的体型最为弱小,捕食能力也并不出彩,完全是名列倒数的存在,但它在历史上造成的虎患,却是另外三个亚种远远不及的。明清时期江西虎患肆虐一时,食人事件层出不穷,曾创下一万人的死亡记录,虎患为何会在江西集中爆发?而在火器尚未普及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如何将老虎驱逐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虎患猖獗的原因

其一:华南虎是唯一幸存的大型动物

根据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左右,江西境内就有大量的华南虎种群分布,主要集中于临近福建的武夷山一带。同时与华南虎生存在这片大陆上的,还有剑齿象、大熊猫、西藏黑熊、巨貘等大型哺乳动物,刚刚掌握石器制作的猿人就是和这些原始动物一同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画面极有可能是这样:繁星点点的夜空之下,猿人在山洞中点燃篝火,彼此分享白天围猎来的食物,不远处的森林中,黑熊与它们的邻居大熊猫在树洞中安然入睡,树下零散分布着剑齿象和犀牛,巨貘则瘫在河床上啃噬着翠绿的苔藓,数只觅食的豪猪沿着河流缓缓前行,背后则尾随着一只饥饿的华南虎。

然而,在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后,大多物种都已经在江西销声匿迹,人与老虎俨然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霸主。在长期以来的人虎斗争中,双方各自占据了一定领地,对于顶级掠食者老虎而言,它们凭借对森林的掌控来对人类形成三面包夹之势。

纵观整个江西的地理形势,除了北部为平坦的鄱阳湖平原以外,东西南三面环山。西部为罗霄山脉组成的“多”字形山带,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南部为南岭山脉主导下的自然屏障,海拔处于500-700米之间,东部与福建接壤之处则由地势极高的武夷山脉构成,最高海拔达到了2100米。

作为森林霸主,老虎素爱在中高地带的丘陵中生存,那里有繁盛茂密的灌木丛提供生活空间,这就决定东、西、南三部成为华南虎的主要分布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大型虎患就造成7000人死亡

明代以前,由于人地矛盾并不明显,人类大多聚居于北部的河湖平原一带,与老虎极少发生冲突。但到了明代中期,中国人口出现了第一次激增高峰,正式突破了1亿大关,为了谋求更多的生存途径,人类不得不由平原向山区进发,吉安、赣州、抚州三地成为人虎冲突的主要地域。

上犹县(赣州)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是平原移民的最后落脚点,移民突然纷至沓来,扰乱了该地固有的生态平衡,以至于遭到了老虎的疯狂报复。据明代史料记载。上犹的所有村落均遭到了老虎的猛烈袭击,死伤极为惨重。

嘉靖二十三年起,上犹虎灾连年,群虎遍扰各乡,死者一千二百人。《星野灾祥》

嘉庆二十三年是一个关键节点,在此之前,江西爆发的虎患从未造成过上百人伤亡,更别说这次竟有上千人命丧虎口。而老虎作为独居动物,如果不是栖息地与食物链受到影响,怎会成群结队的入侵人类领地,这说明江西地区的虎患已全面来临。

其二:气候与战乱因素

老虎虽然作为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差,需要有足够的食物、水源、林地满足其生存需求,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食物供给。

自嘉靖年间始,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极寒天气,整体气温下降约2-3摄氏度,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作明清小冰期。在低温气候的影响下,江西甚至出现了正月大雪,接连40余日不停的异常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旱灾

气温的骤降,首先就会造成旱灾与和洪涝的来回交替,随着河流水草的相继干枯,大量食草动物死亡,老虎在无食可觅的情形下,只好将目标转向数量庞大的人类。

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摧残,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洪涝、旱灾的防范程度有限,只得任由田地减产,以至于食不果腹、饥荒频发。一时间尸体堆积如山,朝廷根本无力赈灾,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灾害链条:极寒天气-农作物减产-饥荒-人类死亡-瘟疫大作。

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无数流民积聚成群,渐渐发展为农民起义。江西作为毗邻湖南的要省,乃是张献忠起义的三大根据地,明廷派出左良玉在此清剿义军,左良玉初到江西,便任由属下烧杀抢掠,不断开展屠城暴行,萍乡、九江等地更是被屠的十室九空。被据资料统计,明清交替之际江西人口下降了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口的极度锐减,原先阡陌纵横的田地变得一片荒芜,这为灌木丛等次生林的恢复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扩大了老虎的活动空间。老虎开始肆意闯入城镇,将战争中的幸存人口啃食殆尽,正如顺治年间的景德镇方志记载:

顺治初年,虎踞西隅墙下为穴,即今潜仓地,自城垣倒坏后,虎常入城至是,踞之为穴,噬人百余。《浮梁县志》

不难看出,战争削弱了城内的守备力量,以至于为老虎提供了捕食便利。而老虎为了增进捕猎效率,竟公然在城墙底下搭建巢穴,并肆无忌惮地横行于大街小巷,这就导致命丧虎口的人数进一步增多。仅明清交替之际,江西就有3000余人命丧虎口。

江西虎患消失的原因

其一:民间勇士徒手毙虎

虎患的爆发不仅给民众带来生命危胁,还严重影响着地方社会秩序,作为一方治安的保护神,县令必须要想方设法地清除虎患,否则就要受到免职的惩处。

在虎患最为严重的浮梁县城,县令萧蕴除要求坚固城墙,还在入城要道中设立关卡,同时增派兵员进行防备,有效地将虎群拦截在了城门以外,虎患始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镇百姓之所以能够抵御老虎侵袭,依靠的是充足的武备力量,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大多聚集于山野乡村当中,在没有官方军队的庇护下,他们只能通过实践来摸索出一套打虎方法。

民间打虎的主体既有专业猎户,也有野外劳作的百姓,还有外出的贩夫商旅,只要接受过专业捕虎训练,那就有一战之力。如九江武宁县就有几位打虎高人,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花招来搏杀老虎。

熊埠湾李氏,岩头杨氏皆善格虎,敌虎之器戈矛外,有铁凉伞,每遇虎张口搏噬,则以伞投入虎口,反拽之伞张不得脱,挺刃而前,若杀羊泵。又有李五叔者,尤能测虎进退,刃无虚发前后手毙十二虎,又独杀二虎,倒曳而归,其人形体短小,又接物甚醇谨,不类猛士云。《武宁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