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6月14日,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同宣布推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于“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实现“科目共享”(Course Sharing)和“学分互换互认”(Credit Transfer)等机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将传统学科和融合学科结合的跨境、跨校园研修计划,该学习计划支持学分互换互认,并透过“科目共享”机制,增加部分学科名额。

该计划下,两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水平,互相修读对方校园所开设的科目,而相关科目的学分可获对方学校认证及转移,部分更可计算在毕业要求所需的学分之内。

港科大(广州)方面表示,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将进一步深化“跨校园学习”的安排,进一步加强两校学生在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方面的互动交流。自2022年9月开校以来,两校已有近1300名学生到访对方校园,参与为期最长一个学期、涵盖实习、文化交流、业界考察及比赛等交流活动。

学分互认,科目共享

课程和师资资源共享是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的特点之一。此前,两所学校已在课程、实验室和科研设施方面实现共享,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可修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目及学位课程,反之亦然。

目前,两所学校共计约有1500个科目供本科生报读,透过“科目共享”机制,当中近三成科目已实现架构、内容和资源互联互补,由两校不同老师任教。学生如果到对方校园交流,可报读相关课程。

港科大(广州)开校近两年,于功能、信息、系统和社会四大枢纽下的15个学域,已合共开办超过30个研究生课程,以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

跨校园学习计划的推出,也意味着更多学生有机会修读包括数据科学或人工智能等现时较热门学科。

港科大(广州)方面举例提到,就广州校园计划于2025-26年度开办的本科课程,当中“金融科技”与“微电子学”约两成半科目,与清水湾校园共享教学内容;而“机械人”及“先进材料”两个本科课程与清水湾校园相通的科目教程更达三成。

大一就跟教授做科研

针对本科生招生,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招生范围从2023年的4个省份扩大至11个省、市,招生人数也从约150人增加至约300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比起去年,招生省份和招生计划都有显著增加。特别是,今年港科大(广州)将在广东省大幅增加招生计划。

除了本科生来源和数量的增加,其参与学术的范围也在拓展。

今年6月,港科大(广州)启动了首届“本科生科研项目”,本科一年级学生与教授“1+1”组队,由教授与学生共同制定研究课题,教授全程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告诉记者,港科大(广州)最大的特点在于交叉学科融合创新,把以往传统研究生和博士生才做的科研前移到大一本科生,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选择教授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另外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前期将形成课题库,再由师生进行互选,完成配对工作。课题申报完成后,学校将在实验室资源、平台建设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目前,项目共吸引了64位教授和91位本科学生共同参与,近70%的本科学生参与其中。

联合开展科研合作

香港高校自21世纪初进入大湾区。早期,以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研究院为主,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当时的研究院主要为高校经办内地事务的实体。随后,两地合作办学成为新潮,如已运行多年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粤港合作高校强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师资水平、课程质量、学术规范等方面均保持一致。例如,此前港中大、港中大(深圳)就开设了大湾区首个深港两地校园修读的双主修本科课程,学生在深港两地校园轮换上课和实习。

今年4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自《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出台以来正式落地的第2所合作大学。

现阶段,广东已建成6所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大学,超过全国数量的一半。

一个趋势在于,粤港两地的互动从早期香港单向输出逐渐过渡至双方资源共享。

此前,中山大学方面曾透露,今年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建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三大平台。

今年5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3对粤港高校签署协议,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这是广东首次与粤、港两地均有校园的合作办学高校一同签署三方协议,合作重点聚焦科技和人才发展,三年总投入经费将近2.7亿元,粤港高校将联合承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3对粤港高校均提及,两校团队将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在两校优势领域探索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比如港浸大和北师港浸大的合作研究项目,将重点覆盖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跨学科应用等策略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