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个普通的清晨,毛主席用完早餐散过步后,就照常来到了办公室。此时的办公桌上已经摆上了很多封信件,毛主席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查看这些信件。在信件中,有两封信件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为别的,就这一手好字就让毛主席啧啧称赞。细细读下去,毛主席才知道写这封信的是岳飞的第二十七世孙——岳昌烈,他此次写信的目的就是想让毛主席帮忙安排一份工作,信件的最后,岳昌烈写下了岳飞《满江红》中的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联想到国家当下的情况,再想到岳昌烈信中描述的自己的近况,毛主席心中不禁一片感慨,于是提笔回了5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5个字是什么?岳昌烈又经历了什么?

毛主席对岳飞的崇敬

如果说毛主席很欣赏的古代将领,除了曹操那就只有岳飞了,毛主席曾多次赞扬岳飞说:“岳飞忠义可嘉,为国尽心尽力,其家族子孙也未出叛徒卖国贼。”不但如此,毛主席还多次到岳王庙祭拜岳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幼时,毛主席就对岳飞的故事情有独钟,当时毛主席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读的是四书五经、三国演义,喜欢的是诸葛亮、关云长,但是毛主席最喜欢的却是清代作家钱彩写的《说岳全传》,这本书记载了岳飞大大小小的精忠报国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毛主席都熟记于心。

在毛主席眼中,岳飞堪称忠于国家忠于百姓的楷模。他为国戎马一生,拼尽自己全力守护百姓,其背上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字。面临强大金国军队的威胁,南朝全体上下皆感到畏惧,然而岳飞毫无畏惧,勇敢地挺身而出,统率大军北伐。在连续四战中,除第四战因后方宋国的排挤而受阻,其余三战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情境,与昔日动荡不安的中国颇为相似。我国历经诸多磨难,屡次遭受外部势力的侵犯,尤其是日本,对中国实施了残忍至极的侵略。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国亟需诸如岳飞般的民族英雄,然而岳飞却未能有幸遇见英明之主,只得令其满腔热血与抱负,如同长江之水东流而去,这让毛主席无尽感慨与痛惜。

为此,毛主席经常在各个场合号召大家向岳飞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毛主席在延安的教育动员会议上,号召大家多读书,在毛主席推荐的书目名单中,《精忠岳飞传》赫然居于前列。这本书也是毛主席的儿女们的必读书目,当年毛岸英、毛岸青还在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就曾将这本书送去苏联让两个孩子读,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战乱波折,这本书在路上丢失了,毛主席为此遗憾了好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后代岳昌烈

岳昌烈,出生于1890年,身为岳飞的后代,他对先祖岳飞充满敬仰,并以之为荣。在十岁时,闻听八国联军入侵我国的新闻,岳昌烈深感愤怒。少年时期的他,立志效仿岳飞,有朝一日能统御大军,百战百胜,洗雪前耻。然而,岳昌烈身体状况不佳,身材矮小,并不符合入伍标准。既然以武报国的道路无法行通,那么,便只能以文救国,于是他成为了整个私塾里最用功的孩子。

年岁稍长,他考中了秀才,是十里八乡唯一一个秀才,他踌躇满志,意欲报国报民,但是时运不济,清王朝倒了,他再也没有了上升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他只能去学堂教书,将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倾注于自己教授的孩子身上。

但是他的愿望并不是这些孩子的愿望,他上课过分严苛,脾气又倨傲古怪,十分不得孩子们喜欢。再加上他从小便学习八股文,思想极为守旧,他骨子里还是没有分清什么叫报效国家,什么叫报效朝廷,他固执的将报效国家与报效朝廷划为了等号。

他教授的八股文和艰涩难懂的诗句越来越不被学生接受,一贯抗拒新知识、新世界的岳昌烈因此失去工作,曾经的秀才身份亦无所施展,甚至不敢在人前展露自己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失去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岳昌烈的生活日益艰难,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随着一位又一位家族长辈的离世,他不得不将家中财物尽数出售,仅余少许积蓄以供生活。

但是没有收入来源,世道也变得愈发艰难,物价上涨,生活愈发难以为继。岳昌烈被迫无奈,只得出售祖宅,独自居住在一间简陋的小木屋中。陪伴他的,唯有几部并无太大价值的清代典籍以及祖先岳飞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他贫寒交迫的时候,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日本的目的不仅仅是想要占领中国的土地,更是想要奴化中国人。他们的第一步就是找一些声望很高的人,充当他们的说客,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这时候岳昌烈就进入了日本人眼中,日本人知道他是岳飞的后代还知道他曾教过书,欣喜若狂。他们准备游说岳昌烈,只要岳昌烈愿意跟他们合作,那么他们会为岳昌烈专门开一个学校,给岳昌烈准备一栋别墅,只要岳昌烈答应,锦衣玉食的生活就能触手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日本人就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岳昌烈的住所,一间破旧的小屋,四处漏风,屋里就一张还算整洁的床,其余的就全部都是书籍。日本人看着眼前这破败的房子,就开始跟岳昌烈谈合作,谈他们能提供给岳昌烈的玉盘珍馐和豪华住所。

这些条件放到一个长久以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来说,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岳昌烈对这群日本人在中国境内任意破坏、屠杀和掠夺的行为恨之入骨,面对眼前的日本人,岳昌烈愤怒至极,他一字一句地说:“即便我今日在此地丧命,也绝不会屈服。”说罢,岳昌烈就抄起身边的扫把,一个一向柔弱的书生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把这些荷枪实弹的日本人赶出了房子。

然而,因其身份独具特殊性,日本人并未敢公然对其采取行动。然而,他们亦未打算让岳昌烈过得安稳。于是,日本人便不时地破坏其窗户,踢开其房门,在室内点燃木柴,甚至在深夜放火烧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试图以这种方式,迫使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屈服。但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面对种种挑衅,岳昌烈仍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勇气顽强地承受下来。

直至1945年,目睹日本人狼狈逃窜,岳昌烈才终于从那宛如地狱般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得知胜利的消息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写下一封长长的信,焚烧以祭奠岳飞。他在信中告诉祖先,曾经侵犯国土的侵略者已被赶出,我国从此家国永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原本以为只要没有侵略者了,就能“家国永安”,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满目疮痍的国家又一次陷入战火。他辗转了多个学校,想去学校任职教书,但是国民政府的学校,教师都是教育部指定的,他这种半路教书的肯定不可能进入学校。

就这样,他一边抄书一边在工厂商店帮工,艰苦求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万象更新,他又燃起了去学校教书的想法,但是他已经五十了,干不了多久就要退休了,依旧没有多少学校接受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周围的工厂和商店也不愿意要他。因此,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他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办法。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就想到了向毛主席上书,希望能帮自己找个工作,工作不拘好还是不好,能糊口就好。

第一次写信的时候,他羞愧难当,这是他第一次弯腰向他人求助,对他来说为“五斗米折腰”是很羞耻的一件事。信送出后,他甚至连回音也不敢打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正赶上朝鲜战争,中央十分忙碌,这些信件就被滞留了。岳昌烈左等右等,不见回音,于是在第二年又写了第二封信。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写起信来,他已经不像以前那般不好意思了,文笔越发流畅,文采内敛,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书卷气,那一笔好字也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岳昌烈在信中说了自己的身份,也讲述了自己这么多年的遭遇,他表示希望毛主席能帮自己一把,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他想拜托毛主席接受自己手中的书,那些书都是他在战乱年代拼尽全力保护下来的,但他现在的生活条件没有能力保存这些书,就想交给国家,让国家发挥这些书最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看了这两封信十分动容,他十分欣赏岳昌烈的文化水平,也十分感慨岳飞后代的家国大义。

思考来思考去,毛主席写信给县政府说了五个字:“可适当照顾。”后来,在县政府的照顾下,岳昌烈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但他觉得“无功不受禄”,觉得自己没干活不能拿好处,考虑到岳昌烈确实十分有才华,于是政府安排他去文史馆担任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工作着实适合岳昌烈,在那个年代,经历了几十年的炮火战乱,很多古籍、古书都消失在战火中,而岳昌烈他从那个年代走过,对这些书已经烂熟于心,他正好填补了那段空白。

岳飞、毛主席、岳昌烈,虽居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然而,一种永恒不变的家国情怀将这三代人紧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