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的一天,毛主席用过早餐后,便走进办公室开始工作。李银桥也着手整理今天刚到的文件,准备午饭后给毛主席送过去。

十点钟的时候,毛主席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去到厨房,跟厨师说多做两个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银桥有点诧异,因为毛主席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每次都是十一点半左右才结束办公,今天竟然早早结束工作。此外毛主席对伙食要求不那么高,平时就吃一个菜两个菜,今天却主动说多加两个菜。

李银桥的第一反应是毛主席饿了,早饭没吃好。于是关切的问毛主席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毛主席摆摆手说:“不是我,今天有个重要客人要来吃饭,你把敏敏接回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银桥虽然不解来的客人是谁,但是依旧执行了毛主席的命令。直到十一点左右,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从外面风尘仆仆而来,李银桥才知道今天的客人竟然是贺敏学而见到贺敏学的李敏也十分兴奋,冲向贺敏学一把抱住,撒娇地说:“舅舅好,你怎么才来呀,妈妈最近怎么样?”

贺敏学一边回答李敏的问题,一边跟毛主席问好。

在吃饭过程中,二人相谈甚欢,但是等毛主席问到贺敏学的行政待遇时,却罕见的严肃了一下,他跟贺敏学说:“你的待遇太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敏学的波折一生

1904年,贺敏学在江西永新的一户富裕家庭中诞生。贺家在当地堪称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在贺敏学的父亲这一代,尽管时局动荡,无法通过科举谋求仕途,但凭借经商的才智,为子女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家中的长子,贺敏学自幼聪颖过人,得天独厚,早早地便具备了领导能力。面对社会不公,他总是抱有一颗侠义之心,勇于追问和处理。如此性格,加之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使他的一生都注定不平凡。

自7岁开始,贺敏学便踏入学堂,家中的期望是他能成为肩负重任的栋梁之才。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积弱,战乱频仍,血气方刚的少年在并未沉沦。他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时代,他目睹了太多的悲剧,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贺敏学在求知路上刻苦钻研,既学文又习武,为的是一朝时机成熟,能为国家尽忠,为民请命。

但贺敏学的父亲却保留着封建思想,认为读书用功是男子的任务,作为女子就该学习绣花织布,学习打理家务。所以家中只有贺敏学一个男子在私塾读书,贺父不允许两个女儿读书。贺敏学也经常劝父亲,但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岂是一个贺敏学能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为如此,贺敏学清楚的认识到,改变中国、改变中国的百姓,必须从改变思想开始。也就是在这时候,贺敏学知道了共产主义,并在1927年3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

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妹妹贺子珍、贺怡也都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成为共产党员后,贺敏学凭借自己优秀的领导能力和口才,与袁文才、王佐里应外合,带领三千农民武装攻打永新县,发动了永新暴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的世道是富人压榨穷人、洋人压榨中国人,而中国的底层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贺敏学的号召以及这场成功的起义,让底层老百姓见到了希望的曙光,原来不需要长枪洋炮,只需要土炮土枪甚至只是一把砍刀,就能改变日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就能保卫国家、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

可以说,贺敏学点亮了老百姓们心中的灯火,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但也正是因为这场成功的暴动,让国民党盯上了贺敏学,由于他们抓不到贺敏学,就找到了贺敏学的老家。短短一夜,贺敏学的家人尽数惨死于国民党的屠刀之下,贺敏学在得知了这个灭门之祸后,病倒在了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为自己而引发的灭门惨案而愧疚,他深知自己对不起家人,每个夜晚他都会梦到家人,他在梦中追逐,在梦中疯狂喊着让他们快跑,每次都因为巨大的痛苦而从梦中惊醒,但他深知自己没办法回头了,他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底层老百姓,还有千万个共产党战友。

他只能满含热泪朝南方遥遥跪拜……

收拾好情绪,他就开始考虑自己以及自己的战友生存的问题了,当前这个地方肯定不能待下去了,国民党的围剿也让他们无处容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时候他想起来袁文才,此时的袁文才正在井冈山,他在井冈山成立了武装队伍,于是贺敏学便带着剩余的同伴奔赴井冈山。

在贺敏学的交涉和努力下,那里成为了共产党员的庇护所,不久后,毛主席也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了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井冈山这个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诞生,离不开贺敏学的努力。

后来,贺敏学成功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也在1934年至1937年这长征的三年间,主动申请承担起断后的任务。大部队在前方迅速转移,而他则带着一万多的战士应对国民党数十万大军。这三年间他七次重伤,七次都咬牙从生死线上跨出来,他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最大限度的拖住了敌人的脚步,让大部队能顺利转移。

在抗日战争期间,贺敏学还成功指挥了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渡江战役,一举攻破了日军防线,也为后面各大渡江战役提供了战斗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军衔的英雄

按理说,像贺敏学这样有能力有谋略有战功的将领,在开国后应该有不小的军衔,但是贺敏学却一个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都是为了国家的建设

新中国建成后,百废待兴,国家只能挑选一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将领去建设国家,贺敏学就是其中之一。接到调令后,贺敏学便去了上海,上海由于战争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急需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始的时候,贺敏学对建设也一窍不通,那段时间他几乎饭都不吃,每天都捧着有关城市建设的书籍研究,还到处寻找之前上海、青岛等的城市规划案例。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贺敏学就成了国家首屈一指的城市规划师,上海的建设也步入了正轨。

然后贺敏学又被调到了大西北,搭建起了陕西的城市发展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工业的封锁,中国南方城市明明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但是经济却始终发展不起来,贺敏学便又去了福建

去福建的那一年,贺敏学就没有在办公室里坐过,贺敏学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福建的大街小巷,深入基层,对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考察。贺敏学深知,要在这里谋划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就必须深入了解这里的民俗风情、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贺敏学发现福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十分混乱,问题很多。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又开始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从中找到适合福建的路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开始着手撰写一份关于福建发展的详细方案。在这份方案中,他详细阐述了福建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随着这份方案的实施,福建的经济发展逐渐走上了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贺敏学代表福建出席中央委员会议,在会议上,他将这些年对于上海、陕西、福建这些地方的城市规划案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还对这些年福建的经济发展做了细致的介绍,并将自己的经验整理成了厚厚的文件。

在汇报的时候,中央的领导都对贺敏学夸赞有加,毛主席也极为认可贺敏学这么多年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专门找到了贺敏学,请贺敏学第二天到家中吃口饭,毛主席说:“你到家中看看,敏敏十分想念你。”

第二天,贺敏学便依约来到了丰泽园,毛主席和李敏早早就坐在家中等待了。贺敏学上前跟毛主席打了招呼并握了手,还跟李敏讲述了一下李敏母亲的贺子珍的近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贺子珍

在交流过程中,毛主席对贺敏学的工作与生活进行了简要询问。了解到贺敏学的行政级别仅为八级时,毛主席微微皱起了眉头,表示:“不行,待遇太低了。”

贺敏学知道这是毛主席对自己的关心,但是他还是摇手拒绝,说:“当时他们要给我定七级的,但是是我自己不想,我做这些就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待遇。再说我调低一级,省下的薪资就能分给更多底下的同志,这样不是两全其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叹了口气说:“你为中国付出了太多了,如果在福建有什么困难,你一定告诉我。”

贺敏学笑着说:“主席,我去福建就是为了解决困难的,您放心,我一定给中央一个繁盛的福建。”接着,贺敏学便岔开了这个话题。

贺敏学于1988年因癌症去世,他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他既是一个拥有着崇高革命理想与信仰的人,又是新中国成长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的故事会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前行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