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17日被美国严密监控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登上了归国的客船。船在海上漂荡了近半个月,在9月30日这天,钱学森和妻子蒋英才远远见到了祖国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和蒋英看见慢慢靠近的中国,不禁眼含热泪,一双幼小的儿女感知到父母强烈的情绪起伏,不解地问母亲:“妈妈,这里是哪里?我们什么时候回家?”

蒋英蹲下身子,告诉儿女:“这里是中国,这里才是我们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心中热潮汹涌,他此时并不了解中国到底答应了美国怎样的条件才让他们愿意放人,但看美国的态度,钱学森知道,这个筹码绝对足够大。

他暗暗发誓,此番回国,定要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将自己学到的所有知识都奉献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年中国营救钱学森时,到底答应了美国怎样的条件呢?

远渡重洋,求学报国

1911年,钱学森诞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家庭。幼时的钱学森就已经展示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老师讲述的知识一点即透,在父亲钱家治的影响下,他从小就能接触到西方文化,包括数学、物理、生物、英语等,他也从小就展示出了对物理极大的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钱家举家迁往北京,那时候钱家治想将钱学森送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时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教育风气和思想进步性上可以说居于全国首位,很多政府高官以及知名学者都曾经在这个学校就读过。

钱家治很欣赏这个学校的教育方式,但正是因为这个学校着实优越,因此招生条件极为严苛,可以说几千个孩子里面才会招收一个,这样招进来的孩子几乎都是天才儿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学前要经历两道测试第一道测试就是百位千位的加减法口算,看这些孩子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考验方式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当时入学的孩子都是五六岁的幼童,拿到现代来说十以内的加减算术能算正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钱学森顺利过了第一关,第二关则是体检,学校会对学生的视力、体能、运动协调性进行测试。

钱学森就是在这样的层层筛选之下,被北京实验二小录取了。上午学书法下午学理科。因为他的天赋极佳,所以他总是班上的第一名,老师也让他直接跳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钱学森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又考入了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也就是当今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当时正值日军侵华时期,看到日军在中国肆虐,看到日军的飞机从头顶轰轰而过而国家并无反击能力,钱学森心中便燃起一种想法:中国要有自己的飞机,中国再也不能任人鱼肉。

怀揣着这个梦想,钱学森大学一毕业就申请到了一个留美的名额,成为同期唯一一名继续攻读航空工程飞机设计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钱学森而言,这是一门前所未有的学科,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想到自己的祖国在航天技术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钱学森不敢懈怠,他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将原本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压缩到了一年。

硕士毕业之后,钱学森没有急着回国,而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打算去找一家公司实习,增长一下“实战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飞机相关的技术都是国家机密,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世界霸主,更是将这些先进的技术牢牢的攥在手里。这就导致了钱学森这个留学生,被各大公司给拒之门外,找不到一份工作。

1936年,当钱学森一个人走进冯·卡门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公室时,他直白的跟教授说:“您好,教授,我叫钱学森,是中国麻省理工的一名留学生,现在正在攻读航空航天专业,希望能够在您这里继续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卡门教授,二十世纪最具天赋的科学家之一,气动领域的巨擘,有着“超音速”之父的称号。在1926年接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邀请,在学校建立空气动力实验室。

身为美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冯·卡门虽然接触过的学生不少,但像钱学森这样主动请缨的留学生还是第一次见到,心中顿时对钱学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卡门选拔学生十分严格,因为冯·卡门并不注重标准答案,他喜欢学生的开放思维,喜欢学生用刁钻的角度或者极具前瞻性的角度回答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一些学生在选拔面试的时候,如果照本宣科的回答标准答案,那他肯定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

所以当钱学森上门的时候,冯·卡门也是询问了一些专业上的问题,在来之前,钱学森就知道冯·卡门的习惯,而钱学森则在回答问题时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阐释了自己对未来科技的构思。冯·卡门又仔细问他这些构思将会如何实现落地,钱学森也一一阐释了自己的推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卡门极为欣赏钱学森,钱学森也成功拜入了冯·卡门门下。其实冯·卡门这种教育理念给了钱学森很大的影响,在未来,钱学森都是走一步,看五十步。所以钱学森才能在后来推测出未来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是发展主方向,他也提出了“灵境”,也就是当下的元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是后话了。在当时,钱学森拜入冯·卡门门下后,冯·卡门不仅仅教授飞机的相关知识,还带领钱学森等同学研究火箭,后来,钱学森就成为了航天航空领域难得的人才,他还研究出了重型轰炸机助推起飞装置,参与了美国许多重要军事实验中。

钱学森回国

1949年,钱学森得知了新中国成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着回到国家、建设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美国怎么能放这样的高精尖人才回到中国呢?钱学森的审批一退再退。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开始怀疑钱学森是中国的间谍,同时也怕钱学森将重要的信息透露给中国,他们将钱学森逐出了实验室,还没收了钱学森的通行证,私自搜查了钱学森的家,将重要的文件、图纸、方案统统收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之下,钱学森知道美国不能久留,便想就此回国。但美国并不同意,甚至派FBI对他进行严格的监视。

后来,钱学森写了辞职信便收拾行李回国,岂料美国得知了消息,直接在海关将钱学森拦下,并关进了拘留所。在那里,钱学森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人推门监视,钱学森没办法入睡,只要发现钱学森即将睡着,就用高亮度白炽灯照射钱学森面部,同时FBI也会借机审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方面在拘留了钱学森十四天之后,加州理工大学拿出了一万五千美元的保释金将其保释了出来,这才让他回到了美国。可被折腾了半个多月,钱学森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整个人十分萎靡,整整瘦了三十多斤。

美国方面却始终不愿意让钱学森回国,甚至派出了大批的特工,在他的家里进行严密的监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FBI的监视逐渐松懈,钱学森让妻子蒋英写下了一封信,详细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遭遇以及想要回到中国的想法,蒋英和钱学森借买菜之际,调虎离山,蒋英将信件扔进了信箱,寄给了远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华则将信件交给了陈叔通陈叔通自然知道事关重大,于是直奔北京,将信件交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这个信件也成为了美国区别对待中国留学生的证据。

到了1955年瑞士日内瓦会议的时候,美国强硬的要求中国释放美国的11名飞行员和间谍,中国也借势要求美国释放被关押的中国留学生,尤其是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美国却大言不惭的表示,美国从来没有限制过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行动,中国留学生愿意留在美国是他们的自主选择,美国没有权利强硬要求这些留学生返回中国。

面对美国油盐不进的态度,中国代表拿出了钱学森的信件,一字一句的在会议上念了出来,美国代表的脸都绿了。中国代表表示愿意释放5名飞行员,但美国必须让滞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美国代表却说,其他中国留学生能够回到国家,钱学森不行。最终中国代表只能让步,承诺释放11名飞行员以及其他间谍,美国才松口愿意让钱学森回国。

其实中国和美国都知道,11名飞行员抵不上一个钱学森,但当时培养一个飞行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而钱学森已经五年没有接触到专业相关的知识了,美国认为五年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钱学森也没有什么作用了,于是便同意释放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中国来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在空军方面十分欠缺,不仅仅是科技,更是飞行员的驾驶经验,释放全部的美国王牌飞行员就意味着中国没办法得到更为前沿的飞行员训练方式,这很可能影响中国空军的建设。

但钱学森不能放弃,哪怕是这样巨大的代价,钱学森,一人当百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钱学森在1955年9月17日搭乘美国客轮,与其他获释的中国留学生一道,与妻子儿女一道踏上了回国之路。

回国后的钱学森成立了科研团队,从零基础开始教授大学生航天航空知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钱学森带领团队研究出了洲际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用整整一生帮中国挺直了腰板,中国再也不怕外敌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