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早年投身革命,参与缔造人民军队,享有“红军之父”美誉,纵观其一生,带领部队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在战火和硝烟中不断成长力量,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指挥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37年8月,朱老总把握形势发展,精准预测了“八一三淞沪会战”,随后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全面阐述了游击战争的具体战术战略。

对待战斗,朱老总深刻指出:“一切最好的战略战术,都是实事求是,合乎辩证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朱老总前往莫斯科进行军事学习,在课堂上,教官找到朱德,开口询问:“回国之后怎样打仗?”

朱老总的一番回答实在令人震撼,短短十八字,却引得教官一阵批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海到柏林——朱老总的入党之旅

朱老总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就已经是颇具声望的名将之一了,自1909年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之后,便开始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十年军旅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1916年初,蔡锷统帅的护国军挥师北进,但在泸州惨遭失利,北洋军阀集结兵力占领有利地区,护国军只能仓促迎战,落入下风。

这时,朱德率领的支队抵达棉花坡后迅速投入战斗,凭借着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得到蔡锷的赏识,成为第三支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8日,护国军前线总攻,朱老总在棉花坡战役中一举获得胜利,凭借着八百的伤亡,击毙敌人两千余人,俘虏一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的作战装备,打破了北洋劲旅不可击败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这一战,朱德在军中的名气彻底打响,成为远近闻名的“护国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心系国家和人民,将祖国之复兴视为己任,可此时各大军阀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明争暗斗,为了一丝蝇头小利竟不顾国家之安危展开内斗,这一幕幕场景让朱德看了实在寒心。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朱德开始写诗抒情,表达对军阀唯利是图的厌恶之感,不论是“相争权利皆新法,竞窃功名胜昔时,余子称雄嗟分小,布衣高位惜官迟”还是“信有寒霜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朱德一腔报国热血无处挥洒,实在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后,朱德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西方思想后,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之境,经过反复思量,朱德认定,中国的前途也应该是工农专政的道路,于是决心和好友孙炳文找到这个党派,并建立这个政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炳文

经一路辗转来到上海后,二人同中共负责人陈独秀见面,当朱德表明自己加入中共的想法后,陈独秀犹豫起来,他清楚,朱德在军界的职务并不低,这种跨党的性质决不允许他立刻批准朱德的申请,其中涉及的复杂问题牵连着众多因素。

几经思量,最终陈独秀回应道:“要加入共产党,必须将工人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并时时刻刻准备为其奉献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独秀既没有爽快答应,也没有一口回绝,看来朱老总的入党之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考察。

1922年10月,朱德和孙炳文抵达法国,这一次他们又迎来了曙光,经过打探,他们听说在巴黎当地有一个中共组织,负责人是一个同样赴法留学的年轻人。

他们凭借着打听到的地址,找到了他家,可不巧的是,这名年轻人已经去了德国。二人并不甘心,于是于同年10月22日抵达德国柏林,没想到这名年轻人是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向周恩来讲明了自己近些年来的各种经历以及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柏林的组织的决心,周总理心里十分清楚,朱德实乃不可多得的仁人志士,他答应了周恩来的申请,并回应道:

“这段时间我先帮你们在这里找到住处,然后办理加入柏林支部的手续,入党申请书在寄往中国没有经过批准之前,暂时作为候补党员。”

一年之后,张申府同志回国与陈独秀介绍了朱德入党的相关事宜,此时恰逢国共合作,这一次陈独秀没再犹豫,答应了这一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申府

1925年7月,朱德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斯大林大学学习军事,在一节课堂上,教官询问朱德:“回国之后你怎么怎样打仗?”

朱德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回应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必要时带队伍上山!”简短十八字,却让教官脸色大变,当场就怒批朱德态度不认真。

朱老总的想法和当时苏联人在军事策略上有很大的出入,而朱老总的回答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这一回答也为日后我军的发展之路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流砥柱——革命道路发光发热

1926年7月12日,朱德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并前往上海中共中央军委秘密机关,这一次陈独秀热情地接待了朱德。

在陈独秀的介绍下,朱老总选择前往护国军中工作,并于次年一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担任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1月,朱德在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奔赴江西南昌,驻扎在这里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是云南的部队,朱德和这支部队里的众多高级军官都有着深厚的交谊。

随着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爆发后,国内形势迅速变化,朱德只能停止在江西的工农运动,同年7月下旬,周恩来抵达南昌,和朱德商讨起义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日拂晓,城内敌军全部肃清,起义大获成功,3日,起义军离开南昌,朱德出任先前司令,在转移的路上,朱德不禁感叹:“南昌起义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政治方向,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10月底,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赣南时,同毛主席取得联系,朱德在深入了解了井冈山当地的地形地势和群众物产等情况后,决定率领工农革命军和湘南农军的一万多名同志前往井冈山和毛主席率领的部队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28年4月,两支部队成功会合,成立红四军,朱德出任军长,毛主席出任党代表。这一次会师加强了我军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大大扩充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战役的科学预见

时间来到解放战争时期,1928年8月23日,朱老总在战况汇报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原战场就是决战战场,自古以来,谁能够在中原地区取得胜利,谁就能够解决胜利的归属问题。

敌人在中原地区已经部署了大连大哥兵团,想要同我们发动战争,但现在时机未到,过早进行决战对我们并不利,目前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发展生产,在物质条件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的一番预测果真高瞻远瞩,从九月中旬开始,华野采取“攻济打援”部署,在八天的时间顶着敌人十余万的兵力拿下了重兵把守的纪南城,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激烈的辽沈战役正在进行,而东野主力长驱直入,成功拿下了众多关键城市,直逼锦州,局势顿时明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战场和济南战场的大胜鼓舞了士气,朱老总在对战斗进行总结的时候,又对接下来局势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打下济南,对我们来讲十分有利,能够利用其原有的工业基础进行生产,还掌握了交通的主动权。

但华北最后的问题就是和傅作义部队的对决,他的这支部队虽然不好打,但我们一定能够解决他。我们今年的任务就是消灭敌人一百个师,三年之内要将我们的部队发展到500万人,这一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华北战场的演变局势就像朱老总预测的那样,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经过三十一个小时艰苦卓绝的奋战,成功攻克了北宁线上的战略枢纽——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1月26日,战略决战全面铺开,朱老总再次一语点醒众人:“如今形势大变,我们要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平津决战即将开始,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歼灭,徐州的敌人即将全线崩溃。

只不过傅作义比较聪明,但他的家务也只有怎么打,即便固守平津,也难以逃过被歼灭的命运!

胜利之势已经十分明朗,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新的解放区将群众组织起来,恢复生产,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大军继续前进,直到解放整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对全国的局势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凭借着高超的军事谋略和精妙的指挥艺术,对各个地区的战况进行了科学预见,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结语

粟裕大将曾言:“铁的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革命英雄,不是别人,乃是百折不挠,大义凛然的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朱老总的从军生涯,从一名基础军官做到高级将帅,在无数次危险之中凭借自己高超的指挥艺术逢凶化吉,带领部队杀出重围,这得益于其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这回信念。

在战争岁月中,朱老总从刀枪之间不断拼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建立了丰功伟绩和崇高威望,实在令人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