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一是杨开慧的闺蜜,二人从小感情就极好,后来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与杨开慧接连离世,李淑一深受打击。在1957年的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了毛主席发表的诗作,想起了当年毛主席和杨开慧在一起时,毛主席也曾给杨开慧写过一首《虞美人》,所以李淑一想问毛主席要一下当年那首诗作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淑一

现在杨开慧已经不在了,自己的丈夫也不在了,她就写下了一首《菩萨蛮》来纪念亡夫,并将这首诗抄录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指正,原本她以为毛主席那样忙,肯定不会给自己回信了。

但是她没想到,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读了李淑一的诗作后,提笔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里面那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更是流传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淑一看到这首诗泪流满面,毛主席也知道李淑一与柳直荀十分恩爱,李淑一如今失去了柳直荀,内心必然悲戚,于是经常写信安慰李淑一,二人也就成为了笔友。

在1959年,李淑一来到北京看望过毛主席后,回去就写了一封信感谢毛主席的盛情招待,同时她也写下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就是想在建国10年的庆典上,到天安门上观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看到这封信后犹豫了,这件事最后成了吗?毛主席又是怎样回复的李淑一?

总角之交

李淑一是湖南望城县人,1901年出生,父亲李肖聃为晚清的秀才。李肖聃并不重男轻女,李肖聃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是千百年来对女子的束缚,所以他坚持女子也该读书向上,也该知道世界格局变化,于是对李淑一悉心教导。

李肖聃在去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杨昌济,成为了杨昌济的好友。因此,杨开慧便与李淑一也成为了一辈子的闺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毛泽东就读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杨昌济是毛泽东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杨昌济发现毛泽东十分有想法,也十分有眼界和格局,读书上也肯下功夫。杨昌济十分喜欢这个学生,经常邀请毛泽东来家中看他的藏书,一起讨论救国救民之路。

一来二去,毛泽东就与杨开慧认识了,并在1920年与毛泽东结为了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后,在李肖聃的帮助下,杨开慧去了长沙福湘女中就读,与李淑一成为了同寝校友。杨开慧是个上进的人,勤奋好学,生活简朴,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她常跟李淑一讲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思想,给李淑一很大的影响。

李淑发现杨开慧跟她所知道的那些大家闺秀不太一样,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也有一颗想要冲破桎梏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李淑一从此脱离了那个所谓的名门淑媛的圈子,跟着杨开慧走进了进步学生的圈子,时常和杨开慧一同参与到学生运动之中。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两个闺中密友都是花季少女,平日里也是无话不说,杨开慧会跟李淑一说一些润之哥哥的趣事,李淑一也因为杨开慧的缘故认识了毛主席。

毛泽东有个朋友叫柳直荀,跟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是同学。当时柳直荀受到毛泽东以及何叔衡等人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极为向往,于是在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直荀

1925年,柳直荀27岁了,可还是孑然一身,一直不愿意成婚,他总跟家人说自己想找个自己真心喜欢的。

这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十分操心,后来杨开慧就将柳直荀介绍给了李淑一,李淑一率性活泼,由于李肖聃的悉心教导,李淑一明理知事,对社会格局变动也十分有自己的想法,加上杨开慧的影响,李淑一的思想也十分进步,这些都让柳直荀十分动心。

后来,柳直荀与李淑一结为了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10月31日柳直荀的结婚照

婚后的柳直荀和李淑一生了一儿一女,夫妻情深,可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残杀革命人士,此时李淑一与柳直荀的儿子刚刚出生,迫于无奈,柳直荀只能远走他乡完成革命任务,柳直荀和李淑一也在此期间分别,李淑一没想到此次一别就再也没有相见。

柳直荀离家后,就开始了上海和天津的地下革命,开始时两人还通信,1928年柳直荀还寄给李淑一一张他三十岁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5月,柳直荀在天津,本想将妻子儿女接回家中,不料信件被反动派截下,李淑一因此被关进监狱,幸而柳、李两家在当地颇有势力,才得以释放。但李淑一出狱后却被严格监控起来,不能离开长沙,过往的信件也要被严格检查。反动派还顺着线索查找柳直荀的位置,柳直荀被迫四处奔走,夫妇俩彻底失联。

1930年,李淑一从家人口中得到消息,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李淑一顿时泪如雨下,抓着家人的手问:“开慧的孩子呢,开慧的孩子们去哪儿了?”在得到杨开慧的孩子们已经安然无恙被接走后,李淑一瘫软在地上嚎啕大哭。她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更加担心着远在异乡的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去世后,李淑一经常去看望杨开慧的母亲,经常去给杨开慧扫扫墓。

1932年,柳直荀被杀害,此时的柳直荀年仅34岁,但是因为他此时已经与家人失联,所以家人并不知晓。

对于柳直荀的牺牲李淑一并不知情,她在家中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日日翘首以盼,盼望着有柳直荀的信件传来,但并没有,一点柳直荀的消息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晚上,李淑一都不敢入睡,睡梦中都是当年跟杨开慧以及柳直荀在一起的美好日子,那些日子在当时是甜的,但是在此时却成了割在心头的刀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这样,李淑一苦等了近二十年,直至新中国建立,李淑一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已经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失骄杨君失柳

哪怕知道了柳直荀去世的消息,李淑一也不愿意相信。她始终坚信柳直荀尚在人间,只要没找到他的尸骨,他就还在。这期间,她写下了悼念亡夫的诗作《菩萨蛮·惊梦》。

直到1952年,毛主席委托谢觉哉给李淑一回了确切的消息,告诉李淑一她的丈夫在1932年于洪湖根据地牺牲了,李淑一才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写给李淑一的第一封信手迹

当时的李淑一生活十分困窘,她一边教书一边带大两个孩子,毛主席知道她生活困难后,经常将自己的一部分稿费交给杨开智,拜托杨开智照顾杨开慧的母亲以及李淑一。

1957年,李淑一在报纸上读到了毛主席的诗作,突然想起来早年间,杨开慧曾经告诉自己毛主席专门给杨开慧写了一首《虞美人.枕上》,但李淑一只能记得前面两句,后面记不得了,于是李淑一决定给毛主席写封信,想要这首诗烧给杨开慧做祭奠,并附上了自己给柳直荀写的诗,请毛主席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对李淑一的诗作极为赞赏,看到李淑一对柳直荀的思念,毛主席也不禁思念起杨开慧,想起四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便提笔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那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更是传遍大江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1959年6月返回家乡韶山,这是毛主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回到家乡。在这段时间里,他特地在长沙与李淑一和杨开智会面,这期间,他们谈起了杨开慧与柳直荀,气氛不禁有些低沉。

在毛主席回到北京后,就收到了李淑一的来信,彼时的李淑一刚刚退休,即将随儿子到北京生活,李淑一请示毛主席,自己能否在1959年10月1日这天去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大典,因为柳直荀当年的愿望就是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自己想代替柳直荀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当时并未立即同意,考虑到国庆当天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是中央重要领导和各国各界领导人,名单上有严格的界定和审核制度,毛主席只能回复李淑一:“可能不行,需要询问相关部门后才能决定。”

原本李淑一并不抱希望,在得到毛主席这个回复后,甚至感觉有些内疚,自己提的这个要求让毛主席为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就这个问题询问了统战部的工作人员的意见,李淑一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其父亲却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其丈夫更是革命烈士,李淑一自己也是这么多年一直宣传共产主义,是民主爱国人士,考虑再三,统战部决定邀请李淑一参加天安门的观礼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淑一欣喜若狂,连续几日她都兴奋的睡不着。

在国庆这天,她悄悄带着柳直荀的照片缓缓登上城楼,看着下面整齐划一的队伍,她热泪盈眶,从口袋里拿出柳直荀和杨开慧的照片,对着他们说:“你看,现在的新中国多好啊,这是你们想象中的样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