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73年,桓温灯枯油尽了,他知道很多人都在等他死,譬如谢安、王彪之、王坦之、褚蒜子以及司马家的那些人。

但是桓温和桓家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终究不会随着桓温的随风而散而瞬间一干二净的。桓温死后十天,桓温的弟弟桓冲被任命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镇姑孰;荆州刺史桓豁任征西将军、督荆、梁、雍、交、广五州诸军事。桓豁之子桓石秀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寻阳……跟桓温在世的时候桓家的势力分布有啥区别呢?那就是桓家拿下不久的徐州、兖州势力被拿出来分给了刁彝。

然后在中央权力这一块,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共掌朝政;王坦之为中书令,领丹杨尹。这三位大佬基本上瓜分了东晋的朝堂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过年,正月,凑热闹的刁彝便表示这么玩一点都不好玩,下线了。二月初一,王坦之又被任命为了为徐、兖二州刺史,出镇广陵,中书令的职权被谢安顺势收入囊中。

又过了一年,即375年,王坦之也注销账号了。褚太后又调整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从桓冲手上要回了扬州刺史给了谢安。请注意这一过程中,谢安和谢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以安领扬州刺史,并加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76年正月,褚蒜子还政正式走向幕后。为啥呢?可能是感觉大局已定!因为皇帝亲政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谢安录尚书事,一辈子到处带小姐姐搞团建的谢安成为了东晋名副其实的总经理了。

丙午,帝始临朝···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自京口徙镇姑孰。谢安欲以王蕴为方伯,故先解冲徐州。乙卯,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

再过一年,镇荆州的桓豁死了,由于桓家此时的第二代尚无靠谱人选,桓冲又不得不回到上游去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担任荆州刺史。这是守住“祖宅”的必要。江州则被安排到了桓冲的儿子桓嗣手里,而豫州则被当成了妥协、交换条件,落入了谢安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这个节点,东晋的局势基本上回到了桓温第二次北伐时的状态:豫州、徐州、兖州、扬州是朝廷(或者说谢家)的,其余的地盘是桓家的。这是一种妥协与默契,大家在进进退退中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与体面。我们桓家刚刚失去了领军人物桓温,你们朝廷趁机要收复“失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的底线是以长江中游为界,大家都别过于得寸进尺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桓冲这个人,很多人觉得桓冲比较窝囊,你哥一辈子苦心孤诣拿下的地盘,你咋就能让朝廷轻易拿回去呢?不服就干呗!但是实际上我们要为桓冲的克制和容忍点赞,他的以退为进其实是保全了东晋大局。否则,桓家和谢家针锋相对,必有一伤,东晋也就渡不过后来肥水之战那一劫了,甚至还不用到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东晋这次大面积的势力分割、人事调动中,朱序和谢玄两个人是必须要介绍一下的。朱序一直都是桓家的嫡系,所以在桓豁去世之前就被桓家运作成了梁州刺史去镇守襄阳,而他之前担任的兖州刺史则让给了谢玄。而谢玄则是谢家的青年翘楚,不理他人伸出的橄榄枝,独受桓温征辟,且深受桓温器重,后来转为桓豁帐下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这两人在后面东晋的护国之战中都大放异彩。

桓豁表兖州刺史朱序为梁州刺史,镇襄陽

这里不得不郑重其事地说一下桓温同志,很多人说桓温意图窃国,所以桓温是东晋的大老虎,对东晋的伤害性和侮辱性都很大。但其实桓温对东晋的贡献是相当大的,没有桓温几十年的精耕细作,东晋是不可能顶得住前秦的最后反扑的。一方面是桓温躬身示范、极力倡导务实之风,给东晋重新注入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桓温给东晋培养了大量高品质的军政人才,除了桓温、桓冲、桓豁这三个老辈桓家人外,猛将毛虎生、桓石虔、桓伊、朱序、谢玄等人都是从桓家那个孵化器中走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77年10月,谢玄被任命为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后重新组建起了一支武装,这支武装便是大名鼎鼎的“北府兵”。彭城刘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先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很多人会诧异谢玄怎么能如此轻易地组建出一支劲军呢?要知道一支虎狼之师的兵源可不好找!大家还记得徐兖两州之前是东晋谁的势力地盘吗?是郗鉴打造出来的郗家!郗鉴手下的将士本来就多是北方的流士和流民,一直比较彪悍。郗鉴死后,郗家逐渐衰落,郗家军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慢慢分散成了北府诸将的部曲。所以,谢玄筹建“北府兵”,在本质上就是收拢了北府诸将,然后授予了统一的番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玄的北府建军成为了东晋立国后即将面临最困难最危险时刻的最关键动作。因为北方前秦的俯冲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留给东晋的时间不多了。当时整个北境都被前秦给统一了,偏安江南的东晋必将首当其冲地成为前秦下一个、最后一个打击目标。

事实上,就在谢玄北府建军后不久,苻坚便于378年春二月发动了襄阳战役。此战前秦的前线总指挥是苻丕,他被苻坚任命为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兵近二十万进攻襄阳。襄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的中间点,是汉水的关键隘口,是北方中路南下绕不开的核心战略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

苻坚的战略部署是:尚书令苻丕统武卫将军苟苌和尚书慕容暐等步骑七万寇襄阳,荆州刺史杨安将樊邓之众为前锋,屯骑校尉石越率精骑一万出鲁阳关,幕容垂与姚苌率军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将劲卒四万从武当继进,诸军会和于汉水之北,合击襄阳。

到了四月份,前秦诸军就纷纷抵达了汉水之北的各阵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驻守襄阳的东晋将领正是刚刚当上梁州刺史不久的朱序,这位桓家旧部此时被调动工作来此还不到一年,兵力不足两万,跟对方的实力相差悬殊。鉴于此,朱序不敢出城迎战,只是收缴了汉水沿岸的全部船只,然后以汉水为屏障据城坚守。

梁州刺史朱序以秦无舟楫,不以为虞

活人不会被尿憋死,前秦也不会被汉水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