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起了无数人对地位的渴望。皇位对封建社会就是权力之巅,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而在历史上,就有两位出生不高,最终成为皇帝的人,他们分别是刘邦和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一位建立大汉王朝,后一位打下大明江山,两人有着很多的相似处:其一,两人出身都不高;其二,开国功臣很多出自同乡;其三,杀了很多开国元勋。

刘邦铲除的那些开国元勋,基本都是异姓王,因为这些人已经威胁到他的统治。而朱元璋铲除的开国元勋触犯了他的禁忌,比如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等。当然,对于皇帝来说,真要杀一个人,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在朱元璋杀的这些人中,有很多更是与其同乡,当初随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人。原本这些人有34人,最后活过洪武年间的仅仅只有2人,其余不是被朱元璋所杀,就是早早离世。那么朱元璋为何要诛杀这些帮助他打江山的功臣?而剩余四人又是谁,能躲过老朱的杀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前前后后共发生了四起大案,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每一场大案,朱元璋都诛杀数万人。

前三个大案,主要是针对官场,除非某些开国功臣完全陷入其中,不然不会牵扯到他们。而真正要命的大案就是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光此案就诛杀了一位国公、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

而推动朱元璋如此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太子朱标的离世。而朱元璋将朱允炆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朱允炆根本压不住蓝玉这等桀骜不驯的人,为了给这个孙子铺路,朱元璋对着一众功臣举起了屠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朱元璋离世,还活着的开国功臣只剩下两位,分别是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为何他们两人能连续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安然活到永乐年间呢?

说到底还是这两人识时务。

其实在开国元勋中很多也不是朱元璋杀的,比如徐达、汤和、沐英、李文忠等人,朱元璋确实是杀了很多功臣,但是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并深得朱元璋信任,只可惜都先于朱元璋离世。

耿炳文郭英能够活过洪武时期,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他们俩的信任。

前面也说了朱元璋在蓝玉案中杀了大量的开国功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桀骜不驯,继位的朱允炆驾驭不住,为了皇权的稳固,朱元璋才举起屠刀,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功臣,因此才一并处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耿炳文与郭英能摆脱此案,一方面表明他们与蓝玉牵扯不深,性格也是听话,容易驾驭,另一方面也表明两人平日里没有做任何贪赃枉法之事,品德没有大的问题,这才让朱元璋放心。

而且朱元璋也不可能真的将开国功臣全部诛杀殆尽,要知道北方异族还是虎视眈眈,没有开国将领威慑,这是非常不妥的。此外,耿炳文不善攻城,但善于防守,而郭英同样是个小心谨慎之人。朱元璋不求日后皇帝有开拓之功,只希望能守成即可,同时为了防止朱允炆日后无人可用,就将两人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能说朱元璋确实杀戮过重,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皇权能够稳固,不过他确实没想到,朱允炆即位后会着手削藩,逼得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而朱允炆朝中无将可用,朱元璋留下来的耿炳文和郭英也不是朱棣的对手,最终燕王成功夺取皇位,成为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