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否认苏联老大哥对我国的帮助,无论是156项援助项目,还是几乎整个搬过来的工业体系,亦或是抗美援朝期间半价打白条的武器装备,都是中苏友谊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使曾经有着共同理想,中国与苏联终究还是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随着双方渐行渐远,两国之间的温度也逐渐下降,终于在1969年,中苏之间从亲密无间变为了剑拔弩张。

遍布全国的防空洞,似乎成为最佳时代见证,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毛主席下达紧急命令,告诫中央领导人不要在北京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宝岛保卫战

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给予了诸多帮助,但对于沙俄政府与清政府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苏联是一个也不想废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关系好的时候,什么事都好说,但随着两国外交关系不断降温,原本刻意忽视的那些问题,也变得分外显眼起来。

苏联为何对我国东北大陆如此执着呢?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西伯利亚真的太冷了,他们需要一个不会封冻的港口。

1962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率先对我国珍宝岛展开了入侵行为,事发突然,我国边防军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最终以伤亡6人为代价将苏联军队逐出我国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以为战败会让苏联消停一段时间吗?并没有,短短12天之后,苏联解放军再次向我国珍宝岛发起冲击,这一次他们甚至派出了引以为傲的钢铁洪流。

在9个小时之内,苏方共向我国边防军发起了三次进攻、6再次炮轰。但苏方坦克的推进势头被我方火炮系统拦了下来,步兵也扛不住远程火力覆盖,灰溜溜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战争中我国还缴获了一架T-62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62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坦克型号,苏联在它身上可谓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有的线膛炮改为了滑膛炮结构,红外摄像仪与钢针穿甲弹的配备,让它在作战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

苏联自然不希望这种“国之重器”落入中国手中,他们派出了专项小组想要销毁这辆坦克,还把这辆坦克拖入到江水之中,最后甚至还派出了特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所有阴谋诡计全部被中国一一应对下来了,我国在第一时间对T-62进行了拆解、分析,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国坦克系统之中。

根据官方数据,珍宝岛保卫战争,我国共牺牲71位战士,歼灭苏军230余人。

最重要的是,此次战役让原本就急剧降温的中苏关系彻底陷入冰点,苏联眼见常规作战无法取得胜利,一度对我国展开了核威胁,双方在边境处陈兵百万,空气中都弥漫着剑拔弩张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触即发的双边关系

空气中充满火药味的不仅仅只有珍宝岛,3月21日中南海灯火通明,颇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意味。

“您好,这里是柯西金,苏联要求与毛主席进行紧急通话。”3月21日下午,柯西金一通电话直接打到了中南海,要求中苏领导人进行紧急通话。

没想到,这通电话却被话务员拦下了。

“您好,我们的伟大领袖目前有要事,充分满足您的通话要求。”

“那能否请周恩来总理接电话呢?”

“不好意思,周总理也在忙,我将记录下您的通话请求,稍后上报给两位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起来没什么毛病,但实际上这位话务员挂电话的行为却是自作主张,她挂断电话之后,恨不得在地上啐两口:“一个苏修头子,还想和我们伟大领袖通话。”

事情上报后,毛主席觉得该名话务员的行为十分不妥:“电话是打给我的,我连这件事儿都不知道,怎么就给直接拒绝了呢?无论结果如何,第一时间就应该上报。”

周总理也表示:“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外交乃国之大事,绝对不能如此草率作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来自苏联的信号再次抵达北京,这次女话务员不敢擅作主张了,将电话接到了外交部东欧司。

“苏方如今修正主义为上,这也意味着中苏共产党已经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但是你既然要求与周总理通话,我会将你的要求上报给总理和政府。”

此前中苏两国一直维持着同盟国关系,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热线电话永远是通畅的,东欧司此举意味着我国已经关闭了曾经给苏联开放的“绿色通道”,想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苏联只能走一般外交手段了。

1969年3月21日晚24点,苏联驻华临时代办紧急拜访了我国外交部东欧司的负责人,再次表达苏联领导人想要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直接通话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当时中苏两国的立场与外交关系,双方领导人进行直接对话显然不太合适,所以说中国决定,如果苏联政府想要与中国协商国际要事,请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这是周总理与外交部负责人经过仔细考量后定下的决定,中国的立场最终以备忘录的形式交给了苏联驻华临时代办,中苏正式进入对峙阶段

事情还没完,珍宝岛战役之后,苏联军方高层反映极大,提出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的威胁”,就连《华盛顿明星报》也刊文表示,苏联想要对中国北京、长春、鞍山等地进行大规模核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甚至想把美国也拉下水,1969年8月20日美国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找到了基辛格,表明苏联意图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希望美国至少保持中立。

好在最后美国考虑到国际战略关系,认为中国的存在有利于制衡苏联,所以他们索性将消息泄露出去,也算是给中国提个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边境问题,我国的立场自始至终都相当坚决,中央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毛主席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全国正式进入备战的状态

当年朱元璋曾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墙对于核武器没什么用,所以说咱们就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至于“称王”中国人没那个兴趣,所以说我们的九字箴言最后三个字是“不称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方针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要尽其所能地保全有生力量,除了必要的飞机其他的全部都到外地,就连中央领导人也尽量不要在北京聚集。

1969年10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最终决定,除了周恩来、黄勇胜留守北京,其他人员必须在10月20日之前全部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判才能解决问题

上来就掀桌显然不是中国的风格,为了和平解决中苏边境争端,我国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1969年9月3日,越南最高领导人胡志明去世。周恩来总理与叶剑英元帅在9月4日亲自参加了调研活动,以柯西金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则在9月6日到达。

苏联原本准备借此机会与中国进行一系列的接洽,奈何周总理一行人来去匆匆,以李先念为首的代表团与苏联代表团更是直接擦肩而过,并没有留出任何可供交流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柯基金只得通过越南传递消息,希望能在返程过程中可以与周总理进行会面。

等到苏联驻中国临时代办接到消息时,代表团的飞机已经飞到苏联境内的塔什干了,虽说折腾了一大圈,但也算是达成了这种目的。

许是因为临时起意,双方会面场合并不是人民大会堂,也不是中南海的贵宾厅,这场3小时40分钟的会议,连吃饭和休息都在北京机场的贵宾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临时会议暂时性缓解了中苏之间的僵局,两国之间的政务电话再次恢复,外交大使也可以各就各位了,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决定在当年10月进行边界谈判

双方其实都相当清楚,苏联根本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废掉中国的防御体系,而一旦中国本土遭受核打击,我们也拥有着反制的能力。

中国也好,苏联也罢,都没有放下对对方的戒备之心,但我们也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1969年10月19日,以苏联外长库兹涅佐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抵达,与我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所带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式会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漫长的政治磋商就此开始,苏联为了在谈判桌上占据上风,甚至在1970年8月15日更换了谈判代表,派出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列昂尼德·伊利切夫

有意思的是,,这次双方会议没少开,贸易协定也没少签,但一直到1975年,针对边境问题依旧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苏联也逐渐认识到,新中国的成长速度早已超出任何人的想象,我国可以接受合作,但是绝对不可能屈服于任何压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