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来说,提起毛主席的夫人,立刻会记起壮烈牺牲的杨开慧,或者是江青。但是对于毛主席的第二任夫人贺子珍(排除包办婚姻),大部分人都知之甚少。

尤其是解放后的几十年,贺子珍去了哪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一直是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半生坎坷

1927年,贺子珍参加了江西永新农民暴动,跟随哥哥贺敏学一起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她和毛主席结为夫妻,从此开启了并肩战斗的革命生涯。

在共同生活的10年里,贺子珍生了5个孩子。

不幸的是,由于当时处在战乱之中,加上环境恶劣,孩子不是夭折,就是遗失在民间,只有在陕北出生的女孩娇娇(李敏)留在了她的身边。

1937年,因为种种误会,贺子珍一个人远走苏联,从此夫妻诀别。晚年的她谈到这段历史时充满了悔恨。

她说:“我当时太年轻,不懂事,一心只想去苏联养身体,没想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苏联后,善良的贺子珍把杨开慧所生的毛岸英、毛岸青接到身边,当成亲生孩子抚养。后来,毛主席又将娇娇送去了苏联陪伴母亲。

他们在苏联的日子,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煎熬。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物资紧缺,年幼的娇娇险些丧命。而贺子珍因为女儿、早夭的儿子和儿童院发生冲突,居然莫名其妙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关了整整六年之久。

直到1947年,在罗荣桓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才带着毛岸青和娇娇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

回国后的贺子珍先是住在哈尔滨,后来又和哥哥贺敏学到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给了贺子珍很多照顾,从住房到日常生活都给予最优厚的行政待遇。

由于贺子珍身体不好,上海市委指定华东医院组成专门医疗小组,还配备了专门的贴身护士和护工。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他曾经嘱咐陈毅取消贺子珍的行政待遇,一切开销,都由他自己的稿费支付。可是陈毅却表示:“主席,我们偌大个上海,养得起一个对革命有贡献的贺子珍。”

晚年长居上海

在上海的日子,贺子珍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湖南路262号的花园洋房里。洋房建造于1938年,最早的主人是英商锦隆洋行的一位大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江青的缘故,贺子珍只能默然无声地生活在这幢小楼里,除亲人外很少与外人接触。

除了陈老总以外,很少有人来探望她,邻居们也不知道隔壁住着谁。

不过好在医生肖文炳、严和俊,护士吴丽娟、小徐等人为贺子珍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能够安静地养病。

在上海,贺子珍一直没有忘记毛主席。

1954年的某一天,她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宣传全国人大一届一次开幕词的声音,默默发呆了很久,最后竟然哭出了声,直到收音机烧起来才被人发现她已昏晕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外孙女孔东梅回忆,这是外婆思念外公过度,遭受刺激一下子精神崩溃。

1959年那年,贺子珍在南昌小住,毛主席派人把她接到了庐山上。这是他们在陕北分别后,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次见面。面对着多年未见的亲人,贺子珍唯有痛哭,一度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安慰她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这一次,他们谈了一个多小时,还商量了女儿李敏的婚事。从那以后,直到毛主席逝世,贺子珍再也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去过北京。

1979年,在毛主席去世三年后,贺子珍终于踏进了几十年来梦牵魂绕的北京城。在女儿李敏和护士小徐的陪同下,贺子珍来到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献上花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见水晶棺中那副熟悉的遗容时,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1984年4月19日下午,贺子珍与世长辞,享年75岁。一个曾经陪伴毛主席生活了10年,为中国革命流血奋战,又受尽人间各种痛苦的伟大女性,就这样走完了坎坷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