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半年报:安徽政法机关助企惠企哪家强?

“再过些时间,这些树苗就能长大,和那两家企业一样,未来可期呀……”2024年5月初,池州石台县几处山坡上,成片的树苗正茁壮成长,绿意盎然,石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言语间充满期待。不久前,石台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对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的办理,延伸解决了一批类似案件,并出台有关制度,不仅让被破坏的山坡重焕生机,也让原本令许多企业家“望山却步”的池州石台县,摇身一变,成为了投资发展的“香饽饽”。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24年年初,省委政法委发布《关于全省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关于推深做实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 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重点举措》”),明确提出以“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为抓手,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半年已过,聚焦重点任务,全省各地政法机关如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效果如何?

对此,安徽政法系统的回答有力而翔实:坚持“重商、安商、护商、亲商、暖商”理念,出台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核”“最优解”。

聚焦制度保障释放“法治红利”

《指导意见》下发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了安徽政法系统自上而下的共识,“重商、安商、护商、亲商、暖商”理念体现在政法机关执法办案的各方面。

在受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过程中,石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审查时发现,涉案公司主观恶性小,于是在经过多轮实地调查、相关案情对比、层报请示后,最终决定依法对涉案企业适用合规程序办理,并在企业积极赔偿、恢复生态,依法公开听证后,作出了不起诉决定。案件办理虽然结束,但石台县人民检察院梳理却发现该县存在多起类似案件,由于石台特殊的山势问题,非法占用农用地已成为石台县工程建设领域较为突出的法律风险。

如何从制度层面清除客商投资的“拦路虎”,营造安商护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此,石台县人民检察院组织人员专门起草了《石台县关于推进企业合规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办法》(草案),并会同县营商办对该办法进行优化。2023年4月9日,《石台县关于推进企业合规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办法》在全县范围内正式下发。实施办法出台后,当地企业家奔走相告,纷纷表示石台县因地制宜推出地方性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家安心又暖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28日,石台县召开府院府检联动会议。会上对石台县检察院牵头制定的《石台县关于推进企业合规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办法》予以集中审议,并一致通过。

近年来,随着淮南市不断推进产业转型,一批高端化、智能化企业加快集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也呈现多发频发、重复侵权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咨询活动

为系统性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建设,淮南市人民法院首先加强与多部门沟通联络,从机制共建、手段协同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解纷做“加法”。一方面,淮南市人民法院与淮南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法院梳理案件办理中发现的个体工商户监督、企业工商登记审批、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等方面问题,向淮南市监局制发司法建议。市监局制定《淮南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试行)》《网络教育活动负面清单》,并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进知识产权民商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

另一方面,淮南市人民法院着力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自2022年5月起,将全市知识产权案件交由大通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该院成立专业化审判团队,实现“专业法官审理专业的案件”,最大限度保证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该院创新探索书记员配合调解和先行送达模式,构建“1+2+N”多元化解纠纷模式,即一名法官、两名书记员及多个人民调解员的组合配置,书记员以诠释法律法规为主,调解员以情理感化为辅,强化诉调密切配合、资源互补、统筹衔接,达到“以调减诉、以裁促调”效果。2023年,该院立案庭三名员额法官受理知识产权案件931件,审结930件,结案率达99.89%,一审服判息诉率98.82%,位居全省基层人民法院第一位。2024年4月,该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荣获“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今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与合肥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的意见》,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宣城市检察机关服务“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宣城市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六安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六安市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2024年版)》......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份份保障企业发展制度文件的出台,充分展示了安徽政法机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既有刚性又有柔性,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强化履职尽责服务市场主体

截至2023年底,安徽省经营主体突破800万户,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逾141万户,新增“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营主体49.06万户,创业安徽正在深入推进。

“警察同志可给咱们企业帮大忙了!”日前,芜湖某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印有“思民生 解民难 做实事 暖民心”的锦旗送到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沈巷派出所,对该所优化为企服务举措给予高度认可。

沈巷派出所位于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历来就是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地方。如今更是聚集大大小小企业1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65家,其中重点目标单位8家,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强、人员结构复杂。对此,沈巷派出所构建“靠前式”服务模式和“快反135”机制,提高纠纷警情处置“1、3、5分钟”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小事不小看,小事当作大事办”是该所长久坚持的工作理念,今年以来,民警已走访企业百余次,了解企业需求,并打造公安“企业专窗”,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快办快结。

像这样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园区”服务的派出所,还有舒城县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和舒城县公安局杭埠派出所。舒城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包含城关园区和杭埠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园区不断繁荣,需要处理的矛盾纠纷也与日俱增。对此,舒城县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和舒城县公安局杭埠派出所,吸收“外卖小哥”、快递员、企业保安员等人员,形成由民警主导、网格员辅助、社会力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事在格中办、人在格中管、信息格中采、问题格中解”。

2024年3月初,“天长法院e点通”微信小程序接连收到两家企业的申请,希望法院能上门“送法”。当月27日,天长市人民法院开发区法庭两名法官走访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某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为他们讲授了“量身定制”的法治课。“天长法院e点通”微信小程序,是天长市人民法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及时、更为精准的司法服务而自主研发的线上互动平台。程序内设置了“e点查询”“e点即约”“涉企快办”等6个板块,个人或企业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后台有专人收集诉求或意见建议,再根据实际情况转交该院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陵县企业普法馆揭牌

5月中旬,一座以服务企业为主题的行业性普法展馆在芜湖南陵县开馆。该馆坐落在南陵经开区境内,通过以案释法,将注册设立、债务承担、股东出资等具体操作层面的法律知识,用通俗语言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小到公司印章使用、税务登记申报,大到合同谈判磋商、融资借贷担保等操作实务一应俱全。

水深鱼悦,城强贾兴。安徽创业沃土不断厚植的背后,离不开安徽政法系统的履职担当和靠前服务。

完善服务举措疏解“急难愁盼”

在安徽,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夜色阑珊,无论是繁忙的施工现场还是机器轰鸣的车间厂房,处处都能看到政法干警们忙碌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安市舒城县经济开发区做实“园区警务”护航企业发展

6月11日清晨,端午假期刚过,节日气氛还未散去,六安市县两级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已全部到岗,在各人民法院大楼前集结完毕,六安市“徽动执行”之护航发展专项行动再次拉开序幕。这已是六安市今年第三次集中开展执行行动,继续聚焦拖欠企业账款、涉金融债权案件等案件,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胜诉企业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你们的工资款执行到位了!”“找个时间,来领取货款......”喜讯接踵而至。当天,六安市人民法院共出动警力344人次,警车44辆,拘传拘留被执行人109人,执行完毕案件59件,执行和解案件43件,执行到位金额821.23万元。

政务诚信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检察监督?数据又从何而来?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牵头构建了“涉企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聚焦知识产权公共政策兑现等行政机关履约践诺问题,推动检察监督办案模式变革,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个案到类案、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流动车管所”上门为企服务

日前,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把“流动车管所”开进了某车企工厂,主动上门为刚刚下线的200余辆新能源出租车集中上牌。在现场,民辅警仔细地为每辆出租车审验拍照,对车辆信息逐一仔细查验,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核发车辆号牌,整个流程顺畅有序,只需要几分钟便完成。完成后,驾驶员驶出奇瑞工厂后立马就上路开始了营运。“流动车管所”帮助企业减少了往返时间和运营成本,同时在不降低查验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真正做到了为企业降本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滁州市琅琊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

滁州市琅琊区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法治宣传进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并合理评估各类法律风险,实地走访企业117家,共开展法治体检、法律政策培训89场次,撰写体检报告89份,梳理法律风险点103个,帮助企业治“未病”、降风险。

依法护企、暖心安商,安徽政法机关用心用情用力,让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审核丨吴贻伙

来源丨安徽政法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