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青年”吴迪(胡歌扮演)在大城市事业受挫,返回家乡重启人生,机缘巧合下与昔日“班花”冯柳柳(高圆圆扮演)重逢……看似一个简单的逃离大城市的返乡故事,观众却很难猜中它的结局。

正在上映的电影《走走停停》是导演龙飞的第一部院线长片。同为地域特征鲜明的小成本喜剧片,《走走停停》于北影节首映后,便被许多人称为“川渝版《爱情神话》”。

龙飞自己则把它定义为“生活流喜剧”——都是生活里的一些细碎小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叙事,也没有极致的情感爆发,用笑中带泪的故事治愈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从大龄青年吴迪结束北漂生涯开始。从事编剧工作的吴迪工作感情双失意,决定返回四川老家,他的突然返乡让父母始料未及,打破了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辈子没求过人的老爸厚着脸皮为儿子找了个稳定的新工作,想端起一家之主的架子在餐桌前发表一番“演讲”,吴迪却说自己把工作推掉了,气得老爸抄起手边的酒杯砸向了吴迪。老妹也吐槽哥哥,“是持久力的问题,男人干什么都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一家人中,只有母亲最懂吴迪心里想什么,因为儿子和自己年轻时一样,爱好文艺,想搞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待业的吴迪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他走上街头和大爷大妈一起领免费的鸡蛋,巧遇了在电视台工作的昔日同窗班花冯柳柳。

冯柳柳在吴迪身上看到了某种代表性,她建议吴迪把自己写的剧本《似是故人来》拍成电影,自己则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他拍电影的过程,以此探索那些由一线城市回流家乡的青年的内心想法,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已到穷途末路的吴迪点头答应,一场场精彩的戏中戏就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乡青年”吴迪不是突然出现的。2017年,导演龙飞与编剧黄佳合作的家庭喜剧片《睡沙发的人》在视频平台放映,影片围绕落寞青年粟一柯的经历展开,展现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和逐渐成长的心路历程。龙飞发现观众很喜欢此类风格的影片,他决定和黄佳做一个格局更大、笑点更密集、整体更成熟的电影,于是便有了《走走停停》。

尽管触及的是“逃离北上广”这样的社会热点,《走走停停》并没有如同当下许多议题先行的影视作品那样,刻意强化矛盾,贩卖焦虑,而是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处理了“找工作”还是“找自我”“公司不招三十五岁以上的人”等现实问题,避免了沉重与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迪的状态其实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状态。用现在流行的概念来说,吴迪应该算是一个“淡人”。虽然他被城市拒绝,在家乡也得不到认可,生活陷入困境一度开起了出租车,在如冯柳柳的领导刘正义们的眼中,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失败者。但就是在这种“卷不动”与“躺不平”的夹缝中,吴迪表现得随性、平和,并没有因现实的压力而焦虑或是沮丧,既不抱怨环境,也不否定自我,内心稳定而自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角色,龙飞表示,他们想写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有时候一个很渺小的普通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生活中会有不如意和挫折的时候,那你只能停下来。”停下来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去想一想当初的选择,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想清楚后,就可以再次出发,继续走下去,“就是所谓的‘走走停停’”。

《走走停停》上映后,不少观众把其与《爱情神话》作比较,有观众称之为川渝版《爱情神话》。除了两部影片的出品方都为麦特影视外,更重要是两者都是具有明显地域色彩的小成本喜剧。

不过,如果就地域色彩而言,《爱情神话》的“上海属性”显然更强,那是一个明确只可能发生在上海的故事。《走走停停》的故事则发生在虚拟的“江贡市”——影片的外景拍摄地,四川内江和自贡的合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选择四川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龙飞表示,原本想去海边拍摄,如果年轻人从大城市返乡回到海边,会有视觉上的反差。后来剧组经过讨论,认为拍吴迪回到家乡,使用方言更接地气。而龙飞是重庆人,便圈定了川渝地区作为取景地。美术指导先去内江看了看,到了后感觉一下子就对了,古老城市的街道柳树掩映,光影斑驳,很适合拍电影。剧组还在自贡一条街上找到爬满墙壁的三角梅,电影中吴迪和冯柳柳散步的经典场景就是拍摄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并非一个“事先确定”的四川故事,但身为重庆人的导演也的确将那股来自川渝人与生俱来的松弛感很好地呈现在了影片中。

观众可以在片中看到很多轻盈、微小的生活片段。例如吴迪回到家会用脚去按遥控器;与父母拌嘴时,他会总端着一个茶缸或者拿着小风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吴迪返乡发展的决定,一家人轮番点评。爸爸吴明发(周野芒 饰)打击儿子:“是金子在哪里都是金子,是坨屎在哪里都是坨屎。”妈妈江美玲(岳红 饰)则补刀:“你差的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龙飞看来,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松弛感不仅赋予了影片的喜剧色彩,让观影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这种松弛感恰恰也契合了影片所想要传达的理念。“我理解的松弛感可能就是无所谓,川渝地区大部分人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放得下去,坦然去接受生活中的好坏。”——就像吴迪母亲反复强调的,“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好,但也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糟”

影片中,在冯柳柳的提议下,吴迪决心尝试亲手将自己的剧本,拍摄成一部具有小津安二郎风格的影片。事实上,《走走停停》整部影片,也都充斥着小津安二郎的感觉:将镜头对准家庭内部,在琐碎的生活细节呈现中,以一种看似波澜不惊的方式,细腻地呈现出东方/中国式家庭矛盾又和谐的微妙之处。

这一家人会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各种日常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妹间会习惯性地斗嘴互损。

小气的父亲会偷偷藏私房钱,掌握一家经济命脉的母亲则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辈子的模范夫妻,却也各自有着看破不说破,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出轨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龙飞说,“生活流往往就是你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比如吴迪他失业后回到家乡找不到工作,没想到又开始拍电影了,但电影没拍完……”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即使生老病死,表现出来,也不过是按摩椅那不易察觉的微微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戏中戏里的小津,还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吴迪的英文名字为Woody,致敬了伍迪·艾伦,吴迪的床旁边也有伍迪·艾伦的电影海报。而龙飞也透露,其实编剧是伍迪·艾伦的粉丝,因此影片中会有很多体现伍迪·艾伦气质的小细节。

或许正是这些有意无意的影响,使得《走走停停》成为当下国产片里,非常稀缺、非常独特的那一类生活流轻喜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电影很难拍,它需要创作者有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以高度的观察力和敏感的捕捉能力,从生活的细节着手,去挖掘出那些不经意的小的幽默。与此同时,它又需要足够真实、落地,才能让观众与人物的生活产生共鸣。

龙飞就表示,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中的一些碎片,比如影片中讨论的“发际线”、吴迪小时候劈叉、把邻居的鞋扔进垃圾桶,这些鬼马的事都是他曾经历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走停停》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拿下了“天坛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影片上映后,口碑良好,豆瓣评分7.9,是今年国产影片难得的清新之作。但可惜的是,这部“川渝版爱情神话”并未能重复《爱情神话》票房、口碑双赢的奇迹。截至端午档结束,《走走停停》上映3天,累计票房仅收5100万+,在档期新片中遗憾倒数。

大盘整体的低迷、营销未能充分触达观众、对地域性的挖掘不足因而无法像《爱情神话》般获得本地观众的广泛共鸣……这些都是原因。但最关键的,或许还是影片采用的“元电影”叙事以及其难以消解的作者性,就如片中的吴迪,“他总想做小津安二郎风格的东西,但这种东西没有市场。”

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