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滨河南路八一街“口袋公园”。 刘子璇 摄

绿植、鲜花四季常新,座椅、走廊造型别致,滑梯、摇椅充满童趣……初夏时节的清晨,漫步在吕梁市城区街道,不经意间你会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边角地”早已焕“颜”新生,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大家赋予了它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口袋公园”。

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受空间限制,城市内建设大型综合公园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市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开围墙”等方式建设“口袋公园”,是补齐城市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分布不均衡等短板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的一项新举措。自此,一批批“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小微绿地”的“口袋公园”应运而生。

维夏之月,万物茂盛。6月1日,在位于八一街口的“口袋公园”内,三岁的小桐桐骑着他喜爱的平衡车来回穿梭在公园内的步道上。“桐桐,你骑的慢一点,小心碰到别人。”小桐桐的父亲王宏志一边小心地追赶一边提醒道。

“以前带上孩子只能去公园、广场之类的地方,现在方便多了,出了门溜达一会就能碰到一个‘口袋公园’,孩子们、老人们都能在这玩耍、休息,还是很惬意的,我觉得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幸福。”王宏志高兴地说。

伴着太阳渐渐升起,滨河北西路的“口袋公园”内,早已热闹了起来。73岁的赵文淑奶奶熟练地按下音乐播放键,和大伙如往常一样跳起了健身操。“自从这边修建起来后,我和老伴几乎天天来这锻炼,非常方便!”张奶奶连连称好,“不仅这块有公园,我听其他人说,有好多个转角、围挡的地方都拆了,建设类似的公园,这让我们爱运动的人多了个好去处。”

“口袋”虽小,却于方寸之间彰显城市管理“绣花功夫”,盘活了城市闲置资源。如今,一批批精致美观、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正焕然新生。城市的“见缝插绿”“出门见绿”的绿化更普及,花儿争相绽放,空气沁人心脾,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市民休闲健身、城市绿色宜居持续发力。记者 王洋

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