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近年来,广州黄埔区大沙街道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围绕“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目标理念,建设乌涌流域景观节点6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10余个、绿道13公里,总绿化面积超4万平方米,生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最为亮眼的莫过于那些见缝插绿、点缀在居民身边的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平添了街坊邻里心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增绿复绿,彰显为民初心。大沙街道去年以来共开展植树近1500棵,完成撂荒及低效利用耕地复耕复种94亩,并且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空间资源,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在老旧小区周边建设的口袋公园,注重休闲、健身功能的打造;在商业街区建设的口袋公园,则更加注重绿化景观的营造和文化氛围的塑造。不仅如此,大沙街道还在旧有公园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改造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沙村口口袋公园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的莲塘口袋公园和上堂口袋公园荒凉破败、杂草丛生,于是街道充分利用原址树木构建主景点,科学补植地被和灌木,打造林下空间,并增设园路、休闲平台等设施,让公园焕发新生。口袋公园的出现,让居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新宠。不久前,位于碧山村口的休闲公园建成,居住在附近的李女士又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李女士搬来大沙街六年,谈及家门口环境的变化,她最大的感触就是空气越来越好,绿化越来越多了。

共建共享,播撒育苗爱心。口袋公园成为社区居民交流活动的新纽带。大沙街道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带动周边居民积极参与口袋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儿童主题口袋公园的过程中,大沙街道不仅征求社区及居委会意见了解居民需求,还协调区教育局向86中初中部、怡园小学、怡瑞小学发放针对家长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调查问卷,举办“美丽上学路”儿童参与规划训练营活动,招募了一群“小小社区观察员”,并在口袋公园建设实施完成后抽取参加过美丽上学路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回访,让公众活动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居民的积极参与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园。

方寸空间,锤炼独特匠心。在大沙街道的众多口袋公园中,乌涌“水滴”文化口袋公园和怡园小学北校区门口的口袋公园最具特色。乌涌“水滴”文化口袋公园位于历史悠久的海丝古港旁,滨水碧道环绕,绿树成荫。公园以“水滴”为主题,融入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绿色空间。居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怡园小学北校区口袋公园则以“最美童年——重新激发场地活力”为理念,采取针灸式微更新的方式,将其改建成符合中小学生性格特点及需求的功能性空间,打造满足学生、家长、居民多元化需求的共享共治公园。“原本这里是一块狭长的‘边角料’地块,很难做其它用途。刚好又靠近少年宫、学校和公交车站,我们就推进了绿化建设,现在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沙街城管办工作人员介绍道。如今,这条蜿蜒的150米园道是学生们日常上学和课后玩耍的必经之路,经黄埔区住建局、绿园中心和大沙街道全面打造后,成为黄埔的一条“最美上学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涌“水滴”文化口袋公园前后对比图

大沙街道致力于以绣花功夫见缝插“绿”,三年以来共改造建成了13处口袋公园,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高品质人居环境初具雏形,绿色惠民利民成效逐步显现。未来大沙街道将继续把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与实施“百千万工程”相结合,不断完善城市绿化体系,为黄埔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绿美画卷再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