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上,通威股份(600438.SH,股价20.97元,市值944.06亿元)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关于产能过剩,邢国强认为,把光伏发展历史拉长一些,从2001年、2002年到现在,各个环节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产能过剩。但是这些产能过剩、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发电成本的降低。5年、10年、15年后,现在所谓的过剩都是暂时的。

现在热门的问题是TW(太瓦,等于1000吉瓦)什么时候到来。其言下之意在于,待未来市场规模增长至太瓦级,对各个环节的需求又将大增。

邢国强称,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光伏行业)“四起四落”。光伏行业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是呈现出螺旋式。每一个周期有每一个周期的特色,但发展是永恒的课题。随着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还是能够消化新的产能。长期看,这个(低谷)周期一定会过去,整个行业一定会更健康、更持久、可持续地发展。

对于硅料、电池片环节技术路线之争,邢国强表示,通威从2006年开始做多晶硅,公司在每公斤工业硅用量、蒸汽用量、电耗等方面都做到行业领先,2023年平均生产成本也降到了42元/公斤以内。当然,公司也看到其他不同的技术来做多晶硅,但是这个行业永远是一个质量、成本综合考量的平衡。通威多晶硅目前市场份额约为25%,从生产规模、经营成本方面看,公司有足够多的竞争力。

电池片方面,邢国强认为,公司充分利用了这次N型(在硅材料中掺杂磷元素)转型,到年底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应该拥有超过100GW产能。通威在原来的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车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可以迅速进行TOPCon升级。这也是通威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一个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