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开会,无意中拍到前排教授已经磨破领子的衬衫,今天他给学生捐了100万的奖学金。”昨晚,朋友圈里一条消息引发大家的点赞,照片的主角是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戴国强,他将自己的奖金、稿费等积蓄共计100万元捐赠给上海财大,设立“戴国强-弘毅奖学金”,重点支持金融学院、商学院品德优良,学习勤奋的优秀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戴国强教授捐赠百万设奖学金感动大家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戴国强教授是“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在上海财大戴老师的课深受学生喜欢,听戴老师讲金融“让智者受益,使蒙者开窍”。他在同事的眼中,是躬身金融研究和金融教育的大家,是勤俭朴实为人真诚的智者。此番捐赠消息传开,戴国强老师的教育情怀再度感动大家。

昨天,上海财经大学“戴国强-弘毅奖学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上海财大行政楼报告厅举行。捐赠人戴国强教授,夫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老师,女儿青年作家戴萦袅女士,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校长助理、基金会副理事长刘莉亚,戴老师的弟子、校友代表,以及金融学院商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学生等60余人见证这一温暖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捐赠仪式

去年11月,戴国强教授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时隔一个月,他便主动与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希望将奖金、稿费和积蓄捐赠,设立“弘毅奖学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戴国强教授说,“我在上财已经待了45年,过程中也做了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学校各个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看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上财成长,我为培养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感到欢喜,真心地希望能继续帮助到学生有恒有益健康成长。”

1978年,青年戴国强参加高考,成为了上海财经学院(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复校后入学的第一批学生。1983年1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业被推荐留校任教,此后便与上财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缘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不忘为国育才初心;他谦逊求索、严谨专注,在货币理论和银行管理理论领域硕果累累。平常的戴国强教授简约朴素,背着多年的公文包忙碌地穿梭在校园里。他又是慷慨的捐赠者,在与家人商量后,戴老师将稿费、奖金等多年的积蓄悉数捐赠给学校,奖掖后学。

据悉,“戴国强-弘毅奖学金”将作为开放式基金,用“教授+校友”聚力的方式激励金融学及商学学科优秀学子,承载着以戴国强教授为代表的上财师者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弘扬着上财学子敬师爱校的光荣传统,寄托着广大校友关心教育培育英才的殷切期望。其中,孙奉军、张鹏、柯东敏、张灿等多位戴老师弟子、上财校友支持“戴国强-弘毅奖学金”的捐赠款也来自于多年前与戴老师合著《货币银行学》教材的稿酬,让这个项目更有传承的意义。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国强,1952年6月生于上海,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财经大学攻读本硕学位,并于1994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货币理论和银行管理理论,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纽约大学、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做访问学者。他深耕金融学科发展和商学教育管理研究,先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MBA学院院长兼书记,商学院书记兼副院长等职务。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2023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首届“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花旗集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首届上海财经大学教职工最高奖项——“郭秉文奖”等荣誉。

2017年新民晚报金融城以封面报道刊载《应多花功夫研究经济的主体——人》讲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戴国强研究货币政策、为师为人的故事。以下是一段节选:

金融人才也应该学习历史和哲学

三十多年来,戴国强教授一直坚持留在讲台。这些年,他越来越感到金融教育有一个巨大的缺失,“金融学是社会科学,不是光研究物,更要研究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金融教育缺少历史和哲学方面的内容。”他补充说,“了解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史很重要。没有研究历史,就不会清楚一个观点和理论的来龙去脉,机械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概念,不知道理论背后隐含的内容。所以我们常看到对凯恩斯、弗利德曼等经济学家的偏见,就是因为看问题相对静态,不符合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现在的课程体系设计中技术性课程的增加挤出了人文哲学课程,但戴国强相信,金融面对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学习这些知识会让人的见识、学识更上一个层次。

几年前,有研究显示上海金融人才缺口20万,这几年或许缺口在数量上已经缩小,但在戴国强看来,总体仍然缺少,而且人才质量还需要提高,一些市场发展滞后也使得一些高端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历练,应对高端人才培养进行个案总结。

在外,戴国强教授是严谨的学者和睿智的师长,在家他是体贴的丈夫和宽容的父亲。“家庭里夫妻之间相互支撑最重要。我们从事的领域不同,不同阶段谁的工作更重要,另一个就多承担点家务。”戴国强的妻子是著名作家秦文君女士,两人通过大学同学介绍结识,相恋相知相伴。他的第一篇见诸报端的文字还是请秦老师出马改过的,“还以为自己很会写,结果发现和她比还很有差距。后来跟着她学到了写作的技巧,总的来说她对我的帮助比我对她的帮助更多。”

两人的女儿继承了父母的兴趣和特长,女儿戴萦袅如今在攻读金融学博士,爱好是写作,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多篇文章还在本报夜光杯上发表。对女儿,两夫妻采取宽松、尊重的教育态度,引导和鼓励她发展自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