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MOM · TEACHER

作者:尹建莉

豆瓣评分: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初二时,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

一听到这个名字,班里顿时发出一阵哄笑,我们想:怎么现在就让我们看育儿的书呀?女生们也许像我一样,嬉笑中,多少还带点难为情。

但听起来再离谱的书,经班主任认真的推荐,似乎也变得自有道理。

毕竟,是她为班里添置书架,从自己家里搬来好多书给我们看,是她提醒我们,走廊女儿墙上的植物开花了,下课可以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那会忙于学习没有看,直到大三忽然想起,才借了这本书来读,结果不仅醍醐灌顶,更是在对应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总算明白班主任的用意——

于家长、老师而言,这本书说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学生;而之于我们本身,它说的是,在学校、家庭教育难以顾及我们的个性与需求时,我们如何养育自己

1.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建莉,作家,教育学者,中国家庭教育标志性人物,当代家庭教育思想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及管理工作,现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及写作。

2.

作品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作者通过七个章节,就学习、品格、习惯教育误区、做家长的智慧与方法、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等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她的育儿经验以及理念。

本书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文化精髓,紧贴现实,呈现了优质教育的做法和魅力,首次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它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可读性强,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著作晦涩艰深的现象,借着朴实流畅的文笔,向我们普及了现代教育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如作者提倡的教育手法——“有心无痕”,这本书探讨的正是:面对孩子时该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该如何“无痕”。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我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

第三,这本书不但告诉你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3.

精彩文摘

1.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2.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3.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

4.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5.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一个孩子如果因为电脑游戏耽误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也会有别的事情把他拉下水。

7.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8.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反过来可以推导出,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

9.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11.家长们与其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不如用些心思,设计和制造一些包含相关知识的事情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机会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2.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

13.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采用一些蝇营狗苟的技巧,利用几天的功夫,绝不可能教会孩子们写作文。

14.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4.

书评

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本书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教益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惶惑的家长指点了迷津,给焦虑无助的孩子营造出一方健康成长的心理乐园,给纷乱迷离的教育界提供了一部鲜活生动、可以传唱的教育史诗。

——教授、博士、北京市朝阳区

教委副主任姜继为

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令人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的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道该如何做家长了。

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昵?!

——一位最先读完全文的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双减”和课后服务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引用作者的话就是: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至于我们,虽已成人,又何尝不能重新正视自己的需求、喜好,培养自己的习惯和人格,将自己养成自洽、自适、自在、自为的人,去过剩下的人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