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公愚从孙马亦钊先生将一张珍藏已久的马公愚先生手稿及铜制放大的马公愚先生所刻“为万世开太平”印章捐献给华东师范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先生拟书写十八行扇面样式的论书手稿

今年是华师大前身大夏大学创建100周年,通过对马公愚先生文迹的梳理,不仅可以丰富大夏大学百年历程,亦能彰显大夏大学的历史底蕴,以赓续文脉、继往开来。

——编者

结下不解之缘

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孟刘馆中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展览:“学府之雄——‘大夏百咏’篆刻大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幕式上,大夏先贤马公愚从孙,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马孟容马公愚纪念馆馆长,著名书法篆刻家马亦钊先生将一张珍藏已久的马公愚先生手稿及铜制放大的马公愚先生所刻“为万世开太平”印章捐献给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制放大的马公愚先生所刻“为万世开太平”印章

展览中另有马公愚先生拟书写十八行扇面样式的论书手稿,稿笺上有大夏印记,书写风格颇具二王法度,文辞体现了马公愚先生的书法观。通过对马公愚先生年表、诸多校史资料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大夏先贤与大夏大学校园书法文化的紧密联系。

大夏大学建立于1924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951年,中央教育部决定将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等校合并,在大夏大学原址上组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照片

马公愚(1890—1969),浙江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百里坊人。寄籍上海。本名范,字公愚,以字行,晚号冷翁,因其斋名“畊石簃”,故又署畊石簃主。永嘉马氏,自清以来,以诗文、金石、书画传家凡二百年。曾祖昱中(解元出身)、祖父兰生(名元熙),均工诗文书画。公愚幼承家学,稍长曾师承瑞安孙诒让、究心周鼎秦权、石刻奇字。后与兄孟容就读温州府中学堂,1909年,他考入浙江高等师范学堂;1912年,马公愚从浙江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返乡任母校英文教员,并创办永嘉启明女学;1914年创办东瓯美术会等;1926年后,先后在上海美专以及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任职,后又任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文书主任兼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著有《书法讲话》《书法史》《公愚印谱》《畊石簃杂著》《畊石簃墨痕》等,是海派帖学代表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大夏年刊编辑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自右而左,前列:林希谦、王毓祥、马公愚、胡颂平,后列:汪辑熙、严步韩、刘修如、张汝砺、周秉维

1928年马公愚就职于大夏大学,担任文书主任、教授。自此,他与大夏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校园书法文化的代表符号。大夏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现存的“办公楼”匾额都出自马公愚先生之手。细细查阅有关校史资料,无论是楼宇、记事铭文还是刊物题名的书写,有二十余件都出自马公愚先生的手笔。

诗书画印全能

马公愚先生曾为大夏大学多座建筑的落成与重大庆典书写铭文,其中包括现在仍在普陀校区的思群堂,落成时由马公愚先生书写《思群堂记》,还有《大夏大学体育馆落成颂》《大夏大学校舍第一座奠基记》《大夏旗杆铭》《大夏大学十周年纪念颂》等等,这些铭文的书写都与大夏大学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先生《思群堂记》

其中《二陈烈士碑铭》最为大众所熟知。1927年2月19日,上海总工会发布总同盟罢工令,全市学生声援支持。大夏学生在陈骏、陈亮等学生领袖的发动和领导下,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宣传革命。2月20日,陈骏、陈亮等在返校途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毓祥先生撰,马公愚先生书《大夏大学十周年纪念颂》

为纪念二陈烈士蔡元培先生撰文,其铭文曰“于疾风见劲草,志侠气深自保。只手欲挽狂澜倒,为义而死真寿考,英灵不灭长浩浩。”正文由马公愚先生楷书书写,隶书题额,该碑文于1930年正式出版,《二陈烈士碑铭》系马公愚先生楷书代表作,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楷书吸收了钟繇《宣示表》与二王楷书的特点,体现马公愚先生深厚的楷书底蕴与书法“崇古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先生双钩《鲁峻碑》题“大夏年刊”

马公愚先生所题写的《大夏年刊》与《图表》的落款都备注有其双钩取法来源,分别为《鲁峻碑》《礼器碑》,这体现出马公愚先生“尚古”的思想与严谨的治学态度。马公愚先生还为《大夏校刊》《经济丛刊》《大夏瓯海学会期刊》《大夏周刊》《诗经》创刊号等期刊题写题目,其中以隶书及大篆两种书体为主,行书作为落款进行补充。其隶书取法汉隶,典雅质朴,颇具金石气,大篆字法严谨,取法金文、石鼓,特别对三晋古玺文字亦有涉猎。行书自然生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先生大篆《大夏周刊》

马公愚先生诗书画印全能,真草隶篆皆善。在大夏大学的刊物中收录了许多马公愚先生的酬唱诗稿,以及以同学的名字所作对子,天然成趣,比如“曾松友”对“邱竹师”,“于尚武”对“周绍文”,“徐大吉”对“张长昌”,“李百达”对“欧一飞”等,足可见先生的属对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为大夏大学学生作姓名对

马公愚先生也是海派篆刻的重要代表,吴昌硕先生曾为其早年篆刻印谱题签。1930年9月大夏大学国文教授孙德谦先生撰《马公愚印谱序》刊于《大夏周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昌硕为马公愚题写的《公愚印谱》

在其早年印谱中可以看到马公愚先生为大夏大学创始校长马君武先生刻制的两方名章。一方为古玺“君武”,另一方为汉印“马君武印”,他的印章风格正统,取法秦汉加以古玺,今天所见到的《海派篆刻家系列——马公愚卷》(张索编)就收录了马公愚先生203方印蜕,是了解研究马公愚篆刻的重要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先生为马君武先生刻制的两方名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公愚先生在丽娃河畔书写的篆书对联

马公愚先生的许多书法作品都写于丽娃河畔,体现了马公愚先生在大夏大学的工作生活的足迹,其书法对于今天的书法学习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弘扬海派文化,挖掘帖学一脉的重要资料,为今天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教学带来历史的启示。(张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