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

1949年,李宗仁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并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开始了寓居美国的平民生活。李宗仁刚到美国时的“反共”立场十分鲜明,但随着美国的不理睬,李宗仁逐渐失去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各种成就的捷报纷纷传来,这也导致李宗仁的政治立场发生转变。人都有思乡之情,李宗仁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一颗流亡海外的赤子之心得以回归……

移居美国后,期待回归故土

李宗仁虽然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但他却一心“反共”。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关键人物,他拥有“北伐名将”、“抗日功臣”等佳誉,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也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身为新桂系的缔造者和国民政府北伐的促成者之一,李宗仁的军事成就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中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其中台儿庄大捷彪炳千秋,更是他戎马一生最为光彩的一笔。然而自蒋介石发起内战后,李宗仁却坚持“反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月22日,蒋介石下野,时任副总统的李宗仁担任中华民国代总统。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尽管蒋介石下野了,但手中的权力却没有放。因此李宗仁处处受到蒋介石的限制,总统之位可以说是有名无实了。

李宗仁曾说:“蒋介石退位就是想让我暂时当他的挡箭牌,好让他布置接下来的行动,等他布置好了,我也就要下台了,再由他自己来和共产党唱对台戏。他真是好算盘啊……”

不过李宗仁也不是单纯的人,他也有着自己的算盘,他想借助和谈这张牌,从蒋介石处夺回国民政府内的军政大权。他自认为的计划天衣无缝,甚至公然对自己的心腹说:

“如果能从蒋介石那里夺权的话,我便划江而治,和共产党各干各的,谁也不管谁。这样,他们总能满意了吧。反正只要东南半壁在我们手中,那就好办许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渡江战役前,我党十分重视这次的和平谈判,还积极争取李宗仁,希望他能促成这次谈判的成功。毛主席很能理解李宗仁如今的尴尬处境和面临的困难,但我党坚持否定划江而治的情况。周恩来曾态度强硬的回应过:

“长江在历史上,从未阻止过中国的统一,毛主席也于4月4日发表《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的文章,我们如今正式声明,不管南京政府是否同意在谈判书上签字,我们解放军战士都是要向前进军的!”

李宗仁的美梦彻底破碎,他企图借助和平谈判划江而治的想法,也随着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而宣告破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国共和谈破灭和南京迎来解放,李宗仁在国民党内部的声望越来越差。无奈之下,他只好借着治病的借口辗转来到美国。刚到美国,李宗仁积极从事“第三势力”的运动,主要是拉拢对蒋介石和共产党都无好感的人,来为美国人做事。

但渐渐地,李宗仁发现在海外搞政治运动是没有前途的。就这样,他借“第三势力”的运动也宣告破灭。李宗仁在美国不得志,再加上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让他最终陷入孤苦的境地。

李宗仁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美国,思想和他有很大的出入。李宗仁的孙女李雷诗曾回忆说:“爸爸和祖父在一起的时候很少聊政治方面的事情,祖父不会征求爸爸的意见,爸爸也不会主动谈起……”人到一定的年纪就想子孙承欢膝下,但很显然,这种情况没有在李宗仁的身上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李宗仁的妻子被诊断患有乳腺癌晚期,这对夫妻两个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面对种种困难,身心疲惫的李宗仁产生了回归故土的想法……

李宗仁回国后的庄严声明

1965年2月3日,毛主席收到中央调查部送来的一份报告,是关于李宗仁回国的事情。毛主席看后,当即批示给周恩来:

“总理,应当欢迎李宗仁回国,至于去年的事情,我看他已经知道错了,就不要批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李宗仁离开美国来到欧洲,取道回国也彻底拉开序幕。6月18日,程思远来到北京,先后和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等人见面。随即接受由周恩来亲自安排的任务:护送李宗仁回国。

6月28日,程思远在瑞士见到了李宗仁和他的妻子郭德洁。在交谈过程中,李宗仁意味深长地说:“思远啊,人老了就要落叶归根,就更想要回到故土,回到祖国的怀抱。”

7月13日下午2点,按照当初的计划,李宗仁等人从瑞士起飞,前往巴基斯坦;7月14日凌晨4点,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成功接到李宗仁一行人。紧接着,他给中央调查部发去电报,主要是李宗仁回国后拟发声明稿的起草问题还有是否要举行中外记者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5日,丁国钰收到中央调查部的回复:

第一、李回国后的简短声明,请他拟定后告知国内;
第二、如果李认为需要抵达上海后再商量拟稿,这也是可以的;
第三、同意李回国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具体事宜等抵达北京再商量。

7月18日,李宗仁一行人乘坐的飞机抵达上海;7月19日,周恩来和李宗仁进行一次长谈;7月20日,李宗仁和妻子在程思远的陪同下,回到北京。周恩来特意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队伍大约有100多人,其中包括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也令李宗仁倍感重视,感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机场的大厅里,李宗仁当着迎接自己的群众的面,庄重地宣读自己的声明:

“16年来,我一直在海外,但我要感谢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因为是他带领我们走向富强,令国家蒸蒸日上。最近,我们国家已经连续爆炸成功了两颗原子弹,这都是我国自力更生的结果!不管是在国内的中国人,还是在海外的中国人,除了少部分顽固派外,都为此感到自豪!
1949年,我利欲熏心,没能接受和平谈判,至今想起都愧疚万分。后来去美国,我竟然参加并推动所谓的‘第三势力’运动,一错再错下去。幸好迷途知返,没有越陷越深。经过这次教训,我觉得自己身为中国人,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是和中国广大人民站在一起,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第二是投靠和顽固派,然后被时代所背弃……”

在《声明》最后,李宗仁希望在台湾的国民党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为完成祖国的统一而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指着江青问:这是谁?

1965年7月26日,李宗仁和程思远来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和刘少奇的接见。毛主席见到李宗仁后,率先伸手说:“德邻先生,欢迎欢迎,终于等到你回国了。”李宗仁激动地说:“感谢主席的欢迎,我,我当年做了那么多的错事,实在是……”

毛主席摆摆手,说:“当年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看向未来。”李宗仁点点头,说:“主席您说得对!”紧接着,毛主席、李宗仁、程思远等人开始了交谈。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很快便来到吃饭时间,毛主席开口说:“德邻先生,我们先吃饭吧,可以一边吃一边聊。”毛主席、李宗仁等人落座后,一个身材纤细的女人缓缓而来,此人便是江青。李宗仁并不认识江青,还以为她是谁的家眷,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江青却不愿放过这次机会,她主动来到李宗仁面前,伸手问好:“德邻先生你好,我自知在政治方面不如你们,但我在戏剧方面还是很有研究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将自己导演的芭蕾舞剧排给你看。”

李宗仁笑了笑,没有接话,毕竟他认为这只是一个不重要的人。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此人竟是大名鼎鼎的江青。而他得知这一事实则是在1966年。

1966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17年的日子,而那个特殊的时期也是在这一年拉开序幕。国庆当天,李宗仁早早地来到休息室,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活动。他和一旁在政协工作的傅作义十分熟悉,因此聊起来也忘记了其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聊天的时候,休息室的门突然打开了,一位一身黑的女人走了进来,脸上的神情格外骄傲。令李宗仁奇怪的是,休息室里的其他人见状立即停下交谈,纷纷站起来向她问好。但这个女人没有回答任何人,只是冷淡地点点头便朝最里面走去。

李宗仁见对方渐渐走远,连忙问一旁的傅作义:“这是谁啊,怎么这么大排场?”傅作义吃惊地问:“你连她都不知道?”李宗仁被傅作义的语气给弄笑了,他说:“她是谁啊?难道是什么身份显贵的人,怎么我必须得知道呢?”

傅作义连忙摆摆手,说:“小点声,小点声,别让其他人听见了。这位是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李宗仁听见“江青”这个名字,似乎回想起什么,说:“原来是她啊,我只在去年的一次宴会上见过。她当时的打扮和现在很不一样,所以我没能认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祝活动开始后,在林彪和周恩来分别讲过话后,毛主席接见了一些人。在此期间,李宗仁亲眼看着这些人在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有多么的激动。他在心里暗暗敬佩:毛主席的威望真是深入人心啊!

会见中,毛主席突然发现了李宗仁,于是笑着朝他走来,并伸出手。李宗仁连忙将手递上去,说:“主席您好!”毛主席点点头,说:“德邻先生,你也好呀!我听说你身体不是太好,你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共产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听到毛主席的关心,李宗仁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毛主席见状,说:“好了,走走走,我们去吃饭。”说完便拉着李宗仁向休息室走去,在经过林彪的时候,毛主席向李宗仁介绍说:“这位是林彪同志,也是我非常信任的一位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李宗仁并没有见过林彪,但林彪的大名他早有耳闻,便说:“久仰久仰,早就听过林彪同志的大名,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向来不擅长在他人面前表达感情的林彪,竟然破天荒朝李宗仁敬了个军礼,并说:“李先生曾是黄埔军校的校务委员,按理说我还是您的学生……”

这次国庆活动后,李宗仁的情况越来越差,并于1969年1月30日去世。在他临终前,曾嘱咐道:“我还有几瓶好酒,就把它们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