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燕聊城报道

今年6月7日—6月14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宣传周,6月14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档案馆办公室主任单亚飞介绍,目前,在社会和个人手中还散存部分珍贵的文献、照片等档案资料,有些资料受限于保管条件等,不可避免出现了损毁或遗失。“作为档案人来说,我们是非常遗憾和痛心的”。

为了更好地维护档案完整和安全,丰富档案馆馆藏,切实保管好、利用好、记录好、留存好这些聊城记忆,去年以来,聊城市档案馆由“被动等待”转向“主动作为”,改变了传统坐、等、靠的接收方式,坚持目标导向,由“征”字入手,从“用”字着力,疏通征集堵点,工作成果显著。

全“力”而为,“征”取档案进馆。拓宽“眼力”,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发征集公告,全面细致搜集档案线索;倾注“心力”,通过登门拜访、电话沟通、微信互动等方式,诚心实意对接档案所有人,积极促成征集。2023年,市档案馆征集到34个省级美丽乡村的简介、音频、照片等档案资料近2000件,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声像档案83.8GB;征集到包括聊城已故摄影家陈明远先生摄影作品,工艺美术大师吴金芬先生大型寿山石雕作品,张庆年、曹岩峰等人的书画精品3500余件。2024年,还征集到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广福同志的珍贵档案资料。

深挖档案价值,用活用好档案资源。市档案馆以笔为媒,推出《聊城美丽乡村》等编研成果,以档布展,馆内设有聊城档案文献展、馆藏书画精品展等主题展览,以数字建设优化档案利用,建立了黄河、脱贫攻坚等专题档案数据库,为社会各界查询利用档案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

发布会上,单亚飞介绍了市档案馆的征集范围和方式。

目前,市档案馆主要面向社会和个人征集3个类别的档案资料:第一类是红色历史档案资料,像新中国成立前各级党组织形成的文件、照片、印章等,革命活动中当事人及其亲属子女、身边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口述档案、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聊城有关的重要党史人物、革命烈士的书函、日记等。第二类是地方特色档案资料,比如,能够反映聊城地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资料,知名人物在聊形成的照片、日记等史料,以及能够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变迁,展现聊城深厚底蕴的各类档案资料。第三类是反映聊城各个时期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家族图谱、方言谚语、奇闻异事等其他珍贵的档案资料。

对于待征集的档案资料,市档案馆将充分尊重档案所有人的意愿,科学合理确定征集方式。目前,采用的征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捐献。鼓励档案所有人主动将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非国家所有的档案资料,主动捐献进馆。比如,去年,著名书法家张庆年同志将其100多幅书法精品无偿捐赠进馆,市档案馆为其举办了捐赠仪式,发放了荣誉证书。

第二种是复制原件。对有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孤本,若所有者不愿意捐献原件,可以采取对原件仿真复制的方式进行征集。原件仍可保留在所有者手中。

第三种是代存。如果所有者暂时没有捐赠、复制手中珍贵档案的意向,自身又不具有保管条件,就可以考虑采取代存的方式。档案馆作为专门的档案保管机构,从库房条件、人员专业性等各方面都是保存档案的最佳场所。为了避免珍贵档案资料因保管不善而出现的损毁或遗失等情况,聊城市档案馆无偿提供代存服务。除此以外,针对极具社会保存价值的档案,所有者愿意出售的,在科学评估和友好协商的基础上,也可依法依规有偿征购。

“最后,谨代表聊城市档案馆诚挚地向社会各界发布档案征集公告,期盼大家踊跃捐献档案进馆。”单亚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