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李慧敏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实习生 冉怡乐

艾草种植也能变成大产业。“今年鲜艾挂件销量比去年有大幅增长,大概有14万株。”重庆铜梁区少云镇石庙村的真艾农业创始人陈平脸上满是笑容。

作为铜梁的特色地域品牌——“原乡小艾”,目前已发展起3000多亩艾草基地,带动着川渝两地艾草种植业发展,开发的30多款艾草衍生产品远销国内外,把不起眼的小艾草做成了致富的大产业。

“我选择种植艾草绝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调研的。”真艾农业创始人陈平说,2014年底,他回到老家少云镇试种艾草。首先是把自己和邻居家的7亩闲置地开垦出来,试种获得成功。第二年的种植规模扩大到30多亩,收成也不错,第三年,陈平把规模再度扩大到2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平讲解艾草。

“艾草全草都可以入药,经济价值高,而对种植土壤的要求则不高,农家院边、田间地头随处可种,不需要投入太多劳动力。”经过三年发展,有了信心的陈平在2017年正式成立农业企业,并向少云镇政府递交了一份艾草种植规划书。

同时,少云镇也从陈平的种植实践中看到了发展前景。于是,镇里与陈平签订种植合作协议,6个村社的1300余亩坡地种植起了艾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乡小艾年加工艾草8000吨。

随后,陈平又在2018年建起生产车间,发展艾草加工产业,逐渐形成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加工艾草8000吨。车间每年可带动1000余户超3000人就业,促进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产品也从最初的足浴包和艾条,增加到艾灸、艾香、艾草精油等30多款艾草深加工养生产品,仅艾草相关专利就达到13件。除了国内市场,部分产品还卖到了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地。

“不断延长产业链,从单纯的卖产品扩展到各种运用场景,有助于市场推广,有利于产品增值,解决更多人就业问题。”对艾草产业下一步的发展,陈平有自己的思考,那就是与各大高校合作,通过发展区域合作伙伴、普及艾灸文化、培养艾灸师等方式,发掘川渝两地的艾灸从业者,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