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两弹一星”老党员、华东理工大学1960级老校友朱孔阳重回母校,为青年学生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沉浸式微党课。一年前,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党员前往上钢新村街道“蘑菇云”党支部,聆听朱孔阳同志60年前从华理毕业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共同开启“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今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邀请朱孔阳同志重回母校,为学生党员再上“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两弹一星”老党员、华东理工大学1960级老校友朱孔阳同志重回母校,为学生党员再上“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华东理工大学建设成就展”,透过一张张照片档案和实物展品,朱孔阳同志和师生党员们重温了学校与祖国同命运、共升平的光辉历程,感悟前辈学人的拼搏进取精神和赤子爱国情怀。

参观结束后,朱孔阳同志与学生党员代表开展“薪火相传,为国铸才”主题座谈,结合求学经历及工作体会,从“爱国、奉献、同心”三个方面为年轻党员们讲述自己当年投身“两弹一星”的艰辛历程,分享自己在“两弹一星”研发工作中的真实所见、所感。“我们的核武器,有人说是3万多人搞出来的,有人说是30多万人搞出来的,可我认为是全国人民共同搞出来的。”在大西北,朱孔阳同志和一批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汇聚成一股澎湃的红色力量,用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国家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现代化必将离不开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接班,你们责任重大。”朱孔阳同志满怀期望地望向学生党员们。作为“两弹一星”功勋伟岸的见证者,他诚挚地将自己的赤诚之心传递给了后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研究生第八党支部书记、2022级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于波表示,作为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入选者,他将学习和传承“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聚焦国之所需,以昂扬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航空发动机“卡脖子”技术研究,利用自身所学,扎根行业领域,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华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2022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聂文睿同样深有感触,他表示,要以老一辈优秀党员前辈为榜样,发扬和继承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钻研精神,勇担时代新人使命。

“灯塔领读”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打造的“大思政课”活动品牌,旨在发挥优秀党员前辈的政治优势,在寻访对话中提升党性修养,重温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将红色基因融入大思政课,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用矢志报国精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为祖国科技发展的事业上奋勇争先、勠力前行。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