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说北京的买房人急什么,北京的买房人慌什么,有人问了:买房人也不急,卖房人也不慌,可能吗?这是不是有点矛盾?

一点也不矛盾。我要反问一句,一个平稳、成熟、健康的房地产市场,难道不应该本来就是这样吗?

依我看,不管未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能不能起来,房价都不会再出现大涨大落了。

1.

现在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对房价一般有两种观点,双方背道而驰,但却都能吸引一大波流量。

第一种观点就是房价会重演2016年的快速增长。持这种观点的以地产从业人员或中介为主,可以理解,毕竟吃这碗饭,对自己的行业有美好的期望是人之常情。

这种观点的证据,一般是大放水大通胀马上就要来了,听起来似乎很合理。放眼全球,欧洲降息,加拿大降息,美国也准备降息,全球物价都在上涨,中国又何能置身事外呢?再看国内,300万亿M2高高在上,央行的注水一波又一波,水电气价格都在上涨,通胀似乎近在眼前。

另外,通胀还自有一套合理的逻辑。地方债、开发商暴雷、财政不足,这么多问题,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只要一放水,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过去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但通胀只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过去为什么会连续多年通胀,今天又为什么会通缩,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白,其实我的意思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表达得够清楚了。

通胀就意味着全民的收入上涨,工资涨,物价涨,企业利润涨。可是怎么涨?放眼看看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看看美国对我们的前追后堵,看看欧洲的战火和ZZ风险加剧。而我们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仍需要一段发展和过渡的时期。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有涨必有落。在这种情况下,还惦记经济能很快回到过去快速上涨的轨道上,多少有点异想天开。

中医有句话叫人法自然,事物的发展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如今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就像气候已经进冬,有人却还惦记穿夏装、吃冰棍,你不生病谁生病呢?

经济回不到过去,通胀也一样。所以指望房价再次暴涨只是镜花水月,大梦一场。做做梦也就算了,可要将身家性命押上去赌一把,殊为不智。

2.

第二种观点恰恰相反,是往死里贬低房价。持这种观点的一般是吃流量饭的,也有少数惦记着观众手里那点钱的。

这种观点的证据,最主要的就是人口出生率的断崖式下跌,不是说楼市长期看人口吗?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房多人少,房价不如葱谁如葱。救市这么久,房价一直救不起来就是明证。再说,房地产祸国殃民,开发商十恶不赦,年轻人苦高房价久矣,什么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都是房价的锅。

这种观点也很有市场。因为日本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比较我们的2023跟日本的1990是如此相似,日本可是失去了三十年,房价跌了70%,我们才跌了几天,跌了多少?高盛不是预测我们的房价三年后才见底吗?这么看,房价还且有的跌呢!

在网上翻翻帖子,类似言论随处可见,甚至我也没少收到读者评论。坦白说,这与其说是一种预测,倒不如说是一种发泄,是过去的投资失败者对于上车成功者的一种咬牙切齿,类似于阿Q的“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既然在现实中无能为力,那就在网络上精神胜利。这些人多半是当年没有及时上车的群体,当下手里没房,收入又远不足以买房;也有部分房子太小亟需改善的。他们不是不需要房,恰恰相反,他们是最需要房子的,所以才会希望房价跌得再狠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里边也有部分推波助澜的媒体,把唱空当做流量密码,吃点蘸血的馒头。怎么识别这些媒体呢?那就要看是有逻辑分析呢,还是只迎合市场情绪?是摆数据讲事实呢,还是喊口号骂大街?是坦然面对各种市场现象呢,还是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我认为中短期看空楼市没问题。但不是为了看空而看空,希望再迫切,许愿也成不了事实,还是要正视现实才行。现实就是上层在行动,央行在行动,救负债也好,救银行也罢,对楼市的影响是切实发生了的。我本人也看空,但并不妨碍我承认北京二手房近期交易量很不错。不错又如何,离反转还差十万八千里。

北京的房价不可能回到二十年前。因为房价并不是硬炒上来的,这里面包含了二十年来城市化的成就,二十年来货币膨胀(劳动透支)的结果,二十年来生活水平的提升。房价虽贵,但体现的是该城市的生活质量,背后是这些年生产力的提升。除非生产力大幅倒退,否则房价不可能真的贱如葱。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无论你有多么不甘,也必须承认现实,活在当下。

3.

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现在的房地产,很明显走的是软着陆的途径。

什么叫软着陆?很简单,房子留在政府银行和开发商手里,就是硬着陆;房子留在老百姓手里,就是软着陆。现在的救市政策,就是要尽量把房子从前者的手里赶向后者的手里。

如果七亿平的库存都在老百姓的手里,房价是不可能大幅下跌的,就算真的要跌老百姓也绝不会允许。

有人寄希望于上层的救市决心,但救市不代表希望楼市再出现大起大落。事实上现在挤牙膏式的政策恰好说明上层对房地产托而不举的态度。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这说明上层只是不希望事态出现快速恶化,并不是要把楼市再提振起来。

如果打个比方,房地产就像正在下落的一个网球,如果上层希望它再次崛起,就应该用力挥拍,一次用足力,拍子与球接触时间越短越好,这才能将球再打高;相反,如果想让球缓缓落地,那就要延长拍子与球接触的时间,像踩刹车的点刹,让球慢慢减速,直至停止。现在很明显政策就是那支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