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作为林彪未过门的妻子,汪静宜一生痴等,令人同情。

得知林彪在外娶妻生子,汪静宜虽然倍感委屈,失望至极,难过的肝肠寸断,但却只是默默落泪,自叹命苦,没有上门哭闹。

后来,汪静宜在农村生活艰难,林彪父亲对此深感良心不安,多次劝说林彪:

“她苦等你二十三年,很不容易,现在她一个弱女子,在农村生活艰难,你不能娶她,但不能不管她。是不是把她接出来,安排点事情……”

听到父亲的话,林彪感慨万千,回忆起了这个性格倔强的女子……

1907年,林彪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的一个小山村。自小,林彪就体弱多病,少言寡语。

同样出生在回龙镇的汪静宜,比林彪小一天。他们两家仅仅相隔8公里。

汪静宜的父亲汪友成与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是老朋友。一次,汪友成到林明卿家里,看到林明卿的三儿子林彪(林育蓉)与自己的女儿汪静宜一样大小,便提出要与林家结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明卿此前也见过汪静宜,觉得那个孩子人品不错,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1914年,也就是林彪7岁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初四,父亲林明卿为他在家里办了两桌订婚宴,宴请亲友。

由于林彪此时年纪尚小,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并没有考虑过,只是专心读书。

在两位早已参加革命的堂兄的影响下,1923年,林彪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时任中共湖北省委负责人的堂兄,将林彪接到武汉,送到武昌共进中学读书,同时也是让林彪了解更多的革命道理。

16岁时,林彪读书依旧用功,但他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在共进中学,林彪遇上了自己的童年玩伴陆若冰。

陆若冰也是黄冈回龙镇人,她家距离林彪家只有3里路,小时候俩人经常在一起玩。

此次异乡相遇,两人的来往比以前更加频繁。

当时陆若冰的成绩稍差一些,林彪就热情地教陆若冰文化知识。而比林彪稍大一些的陆若冰,则在生活上对林彪多加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育南

此时的陆若冰,早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间一长,林彪就对陆若冰心生好感。

而陆若冰仅仅是将林彪当成一个小弟弟,并没有觉察到林彪情绪的变化。

由于性格原因,林彪并没有当面表白。

后来,陆若冰到安徽省安庆师范读书,林彪对陆若冰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饱尝相思之苦后,林彪决定给陆若冰写信,表明自己的心意。

得知林彪的心意后,陆若冰非常惊讶。但是,她对林彪并没有这样的感情。为了让林彪安心读书,杜若冰给林彪回了一封信:

育蓉:

来信收到。目前,我的学习很紧张,没有考虑个人婚姻的打算。盼你好好休息,并取得好成绩。

陆若冰的这封信,让林彪失望至极,一连几天萎靡不振。堂兄林育南得知后,耐心劝说林彪:

好男儿志在四方,应该追求进步,把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为劳苦大众解放而奋斗……

林彪听后,若有所悟,从此以后,他便不再想陆若冰,而是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1925年,林彪从共进中学毕业。一次,林彪在堂弟家里喝酒时,婶娘突然问他:“育蓉,你今年18岁了吧?怎么还不将汪家那个姑娘娶进来呢?她可是个大美人啊!”

是啊,自己还有个未婚妻呢,以前就常常听人谈起她。

于是,回家以后,林彪便向母亲提出,要将汪静宜娶过来。

这门婚事是双方父母早已同意的,本应该很顺利。但是,林彪父亲林明卿在翻阅老黄历后发现,那一年是个“星灾年”,再加上当时林明卿经营的布厂陷入困境,这桩婚事,只能推迟。

同年10月,林彪考入黄埔军校学习。至此,他的知识面、眼界都大大开阔,对于之前的包办婚姻,也不再感兴趣,甚至觉得荒唐可笑。

军校,林彪依旧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他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到了读书上。再加上他聪明、爱动脑子,成绩一直很好,被同学们称为“军校之鹰”。

在此期间,林彪中断了与家里的联系。汪静宜的父亲多次到林彪家里打听未来女婿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军校

因为,按照当地习俗,汪静宜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如果林彪不回来,他的女儿就要守一辈子的活寡了。因此,林家人非常着急。

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三连出任见习排长。期间,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林明卿得知儿子所在的军队正在武汉休整后,立即与妻子商量,决定装病把儿子骗回来成亲。

在林彪回来之前,林、汪两家已经开始积极筹备婚礼,并且向亲友发出结婚请柬,很多亲友甚至提前送来礼品。

当林彪穿着一身戎装回家后,刚刚与家人吃过团圆饭,林明卿就迫不及待地对儿子说:

“育蓉,过一年大一岁,你都二十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合计着,就趁着年关,把你和静怡的婚事办了,圆个房。你娘特地请刘半仙算过了,你们八字不克,是门好亲事。”

虽然林彪不满这门亲事,但是,他从小敬畏父亲,呐呐地嗫嚅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对父母说道:“我想把这门亲事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明卿听闻此话大怒:“混账东西,你说什么?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这样做,怎么对得起你汪世伯?”

林彪反驳道:“我们根本没见过几面,不了解,怎么结婚?再说,现在是乱世,男儿志在四方,我不想这么早结婚。我要去当兵打仗,万一有什么不测,岂不是耽误人家。”

林彪的理由,并没有说动父亲。母亲也在一旁劝说道:“汪家的姑娘除了不识字,人品、模样、家境都不差。好物难全,红罗尺短,到哪里去找十全十美的人?”

即便母亲好话说尽,林彪依旧不同意与汪静宜结婚。林母见劝不动儿子,难过落泪。

林彪是个孝子,不忍母亲伤心难过,决定退让一步:“我考虑考虑再说……”

按照当地的习俗,女孩子出嫁的嫁衣,要由男方做好送来。

于是,按照父亲的吩咐,林彪于次日带着一些礼品,以及一件红绸嫁衣,来到汪静宜的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静宜

当汪友成问起林彪具体的结婚时间时,林彪非常为难,犹豫之后对汪友成说:“这次只请了四天假,不可能匆匆办完婚礼,请您原谅。”

听完林彪的话,汪友成沉默良久。他说:“我与你父亲十多年的朋友,基于此,我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你。你知书达理,可千万不要误了静怡的青春啊……”

林彪从家里返回部队没多久,就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到处被追杀,很多人因此牺牲。

5月,国民革命军与奉系军阀在河南展开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

在一次争夺战中,第二十五师三连击溃敌军追到渭河边,溃军如潮水般退到北岸,连长却命令停止追击。

林彪气呼呼地问道:“为什么吹停顿号?”

连长如实回答道:“上级交代过,不可穷追,以免孤军深入,受敌夹击,要等友邻部队到齐后,再行追击。”

听完连长的话,林彪说出自己的想法:

“战机瞬息万变,指挥官应该独断机行。如果奉系军炸毁桥梁,或者在北岸设防,再追就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就在连长还在思考林彪的话时,林彪大喊一声:“冲啊!”率领他指挥的一个排,向着北岸冲去,其他各排也紧随其后,迫使正在北岸布防立脚未稳的奉军彻底溃散。

最终,三连共俘获敌军八百多人。而林彪也因此受到嘉奖,被提升为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七连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彪下定决心退婚,准备毫无牵挂地参加武装斗争。

于是,他在没有与父母商量的情况下,直接给汪静宜写了一封信:

值此国家破裂之时,战事正殷,前途难卜。彪自投身革命,献身共产主义,义无反顾。

国民党发动政变,共产党被抓杀,武汉国民政府已经决定二次北伐。彪决心从军征战,难免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汝青春?此为退婚理由。乞谅!

信件发出后,林彪以为这桩婚事就到此结束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汪静宜坚决不同意退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

由于汪静宜的封建礼教思想很深,接到林彪的退婚信后,痛哭不止。

她对乡亲们说:“我与育蓉的婚事,回龙镇哪个不知?哪个不晓?他不能仅凭一纸书信,就将两家的婚约撕毁。”

此后,林彪跟随部队四处征战,没有机会与家乡联系。

林彪一去不复返后,汪静宜日渐消沉,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默默流泪。

林明卿夫妇深感对不起汪静宜,为表歉意,每当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叫自己的大儿子林庆佛,代表林彪买些副食、猪肉以及布料,到汪静宜家里去看看。

多年间,汪静宜一直苦等林彪,坚持不嫁,与患有侏儒症的妹妹相依为命。

她盼望着,有一天林彪能够回来,到那时,俩人的婚事还有沟通回旋的余地。

但是,汪静宜不知道的是,林彪发出那封退婚信后,便觉得自己与汪静宜解除了婚约。

多年的紧张征战,让林彪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考虑自己的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和女儿合影

一直到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决定合作抗日。陕北方面受到国军与日军压力的情况因此改变。

这一年的夏天,在部属的撮合下,林彪与陕北姑娘张梅走入婚姻。

婚后不久,林彪便奔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打了一场胜仗后,林彪便成为了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

1938年,林彪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伤,回到延安医治。

期间,张梅对林彪照顾有加,俩人感情很好。但是,时间一长,夫妻俩难免有矛盾。

后来,由于林彪的伤势较重,久治未愈,组织上决定送林彪到医疗条件更好的莫斯科去医治,张梅随行照顾。

出发时,张梅已经有了身孕,由于路途颠簸,导致张梅在兰州早产。那个不足月的孩子,只活了两个月,便不幸夭折。

同时,张梅因为产后虚弱,留在兰州养身体。林彪便先行飞往苏联治病。

独自在兰州的张梅,因为无人照顾,倍感孤独,从而对林彪产生了怨气。

休养一段时间后,张梅身体有所好转,乘坐飞机追随林彪来到苏联。

而此时的林彪,经过苏联医生的医治,伤势也有所好转。夫妻二人重逢,之前的不愉快也随之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在苏联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后,张梅再次给林彪生下一个孩子。但是,他们夫妻间的感情,也由于性格原因,再次产生裂痕。

林彪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也不善交际,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或者静坐沉思。

而张梅恰好相反,她经常应邀外出,参加舞会、酒会、联欢会,苏联方面每次发出邀请,她都会到场,而林彪却不去。久而久之,张梅成了苏联舞会、酒会的要角。

而林彪也因此产生反感情绪,心情日渐烦躁。虽然表面上看林彪很平静,但他却常常在自己房间里发脾气。

有一次,张梅参加舞会很晚才回来,林彪气的在桌子上重重拍了一巴掌,将桌子上的茶杯震落在地打碎。

两人因此大吵一架,自此以后,他们不再说话,也很少见面。有时候周末,张梅也不回来。久而久之,林彪甚至不再过问张梅。

1941年底,林彪与张梅经过一次深谈,决定分手。后来,林彪回到延安,认识了叶群,并与之结婚。

林彪和叶群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被侵略者奴役的日子过去了,但汪静宜心里的苦,却未比从前减轻几分。她依旧在苦苦等着林彪。

1949年,汪静宜家道中落。父亲汪友成去世后,汪静宜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寒冬腊月之际,为了御寒,汪家母女只好躲在被窝里,以节省早餐。有时候,她们甚至会断粮好几天。

林彪父亲得知此事后,让大儿子去给她们一家送钱送粮。但都被汪静宜当面回绝。

最终,还是汪静宜的母亲出面打圆场,汪静宜才留下林家送来的钱和粮食。

林彪父亲看汪静宜可怜,多次对林彪说:“王宝钗苦守寒窑十八载,而汪静宜却等了你二十三年,这很不容易!你不娶她,但不能不管她。她一个弱女子,现在在农村生活很困难,你是不是将她接过来,安排一点事情。”

后来,林彪父亲又因为此事,亲自给儿媳叶群写信。

林彪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便和叶群商量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王宝钗

叶群虽然心胸狭窄,但她不敢忤逆公公的意思。于是,她向林彪提议:“将汪静宜接过来,安排到家里当保姆,给咱们带孩子吧!”

当工作人员去乡下接汪静宜时,得知要让自己去北京给叶群当保姆,汪静宜气愤不已。她对工作人员说:“她凭什么让我去当保姆,尽管我与她地位悬殊,但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告诉育蓉,我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不需要他的怜悯!”

50年代初,林彪就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时,他的婶娘到武汉,向他提起了汪静宜。

婶娘说:“育蓉,汪家的姑娘还在等你啊!”

听闻此话,林彪非常惊讶,微微一怔后说道:“我这么多年没有回去,她不应该等了嘛……”

二十多年间,汪静宜除了等待带来的孤单、寂寞与痛苦,还要面对外界的种种议论。这些都加重了她的痛苦。

即便如此,汪静宜也只是默默流泪,感叹自己命苦,并未找到林彪家里去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1954年的夏天,林彪夫妇回乡。见到村支书后,林彪问对方:她怎样?”

村支书知道,林彪嘴里的“她”,指的是汪静宜。村支书回答道:“汪奶奶身子骨倒还硬朗,就是家里没什么人了,现在她靠做鞋为生……”

林彪听后,沉默良久。随后,村支书询问:“是否让她来见您?”

林彪摇摇头,让秘书拿出3000块钱,让村支书转交给汪静宜,并叮嘱道:“如果她问起,就说是党给她的。”

末了,林彪还建议让汪静宜找个人嫁了,不要等他了。

当村支书将3000块钱送到汪静宜手上后,汪静宜不相信这是党给她的。在汪静宜的追问下,村支书说出了真相。

此时,汪静宜泪流满面,嘴里喃喃说道:“真的吗?他还没忘了我?”

而在得知林彪劝她嫁人后,汪静宜倔强说道:“烈女不嫁二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一家合影

50年代中期,汪静宜患上了支气管炎、哮喘病,后来又患上了肺气肿,瘦的就剩皮包骨头。

后来,又有人劝她:“你年纪不小了,林副主席也早已结婚,你还拖着干什么?还是找个合适的人吧!”

汪静宜摇摇头说:“以前,我和父亲都天真的以为他会有回心转意的一天,一直等他。没想到,他一去不复返……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有嫁人,现在这个年纪了,还找人做什么”

1963年,汪静宜病逝。临终前她说:“我这辈子真是命苦啊!”

后来,大家在给汪静宜料理后事时发现,她的枕头下藏着林彪当初送她的那件红绸嫁衣,以及后来送来的3000块钱。

得知此事,林彪发出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