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以来,在北京CBD核心商业区,一个质朴轻柔的小竹窝棚成了各界人士的打卡点,知名文化学者许知远、著名主持人刘芳菲、成功的企业家们,纷纷光顾此地,只因为这个“小窝”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极度的松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和企业家们到访。

由杜曦云策展,艺术家赵半狄创造的这个“小窝”,像汪洋中一叶小舟,漂流停靠过多个城市,包括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顺德、青岛、成都、常州、郑州、莫斯科等。每到一处,都成为当地人释放心理压力的场所。

2024年春夏之交,“小窝 ”终于漂流到首都北京。

位于CBD核心区的泰康集团大厦,它的1、2层是泰康美术馆,“赵半狄的小窝”就搭建在这里。小窝由毛竹窝棚、竹叶草坪、吊床等组成,窝棚里的画架上还放置着赵半狄的一幅油画。墙上写着一行字:多少焦虑需要融化,多少希望等在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学者许知远来小窝探访。

就是这么一个“简陋的居所”,患抑郁症的年轻人来过,失独的老人来过,失去激情的中年人来过,有过痛楚经历的未成年人来过,因生活不确定性而焦灼的白领来过。

关于小窝的缘起,艺术家赵半狄是这样说的:“我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还有其他,都是努力在现实的夹缝中打开另一个世界。 2020年,内心压抑而焦虑的我,构思了这个小窝,虽然看上去较为个人化,但这个将身体居所和精神家园混为一体的场所,从第一次展出,就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人们愿意聚集在此交流生活感悟,释怀内心的压抑。三年半中,记不清有多少人在此坐过,躺过,笑过,哭过,静静待过。我逐渐确信了一件事:在这里,冰冷的现实呈现出融化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主持人刘芳菲和赵半狄。

当代艺术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会和公众早已不陌生,包括所谓“沉浸式”展览,也已经是很通常的形式,但“赵半狄的小窝”,其引发的情感共鸣,从社会参与的广度、深度,到持续时间的长度,成为了一个罕见的存在,值得关注和探讨。

小窝是在席卷全球的风暴中应运而生,也是艺术家赵半狄的“价值观”和才华在契机中的厚积薄发。小窝是一件“总体艺术”作品,融汇了装置、行为、绘画、影像,而且由艺术家和来到小窝的每一位来宾共同“激活”实现的。在小窝里,艺术和生活的边界消失了:小窝的基调是开放热情的,欢迎来宾反客为主乃至喧宾夺主,在敞开心扉彼此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主宾不分、彼此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BD白领们在赵半狄的小窝。

于是,心灵被小窝无声无息却强烈浸染的美学氛围安慰爱抚着,很多人情不自禁释放出埋藏心底的情绪和思绪,心灵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间穿行飞扬,谈天说地、反观彼此,慨叹无常世界的有情岁月,万语千言涌流而出,或默然不语相视无言。

不知不觉间,在发达都市里,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CBD核心商业区里,赵半狄的小窝部分承担了情绪寄托的功能,艺术家本人和数以万计进入小窝的人,在这件作品强烈的美学氛围中被感动甚至被陶醉,心灵之门不知不觉间打开了,这是最难得的,也是最关键的。心门打开后,各种奇妙的言行和感染力,自然而然会发生。

赵半狄搭建出这个富有美学魅力的小窝后,面对络绎不绝的来宾,他并不预设主题,也并不以众人“妙语连珠、金句频出”为标准。先天禀赋和复杂的人生经历,让他越来越看淡自以为是的理性预设,在专注于艺术创造的同时,将小窝交付给冥冥中的天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岁的女生向赵半狄吐露内心痛处。

和各方来宾坐在小窝里交流的大量时光里,他专注地感受和倾听,温暖地和大家共情,应对各种偶然和出乎意料。一次又一次,最感动人心的交流往往是出乎意料出现的,甚至谈到意识深处时戛然而止的沉默时分,最是心灵向另一维度奇妙开启的时分。赵半狄搭建小窝的初衷并不是心理疗愈,但小窝复杂开放的美学魅力中天然具有疗愈功能,尤其是和当下的时代境况相遇后,出乎意料地越来越成为奇妙的心理疗愈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患残疾的朋友们到访小窝。

既然赵半狄一直在自觉地迎接各种出乎意料,那就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让小窝更加主动地疗愈别人,也疗愈他自己。在共情地相互疗愈和众人的奇妙言行中,高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维度的空间,在赵半狄和来宾们的心灵中逐渐生长延展着。

这是一个被无数人参与加持的,叠加了太多真情实感的,持续释放温暖的“疗愈场”,不仅此时,还有明天……

作者 杜曦云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