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实习生 许紫晗

通讯员 王钰玲

6月12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主办、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小学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策略研讨活动”在武汉市经开区文化馆举行,集中探讨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场,多名专家给出了意见,武汉市多所非遗项目学校代表展示了自己的做法,武汉经开区教育局体卫艺中心负责人彭捷为活动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阶段是文化传承的黄金时期

在研讨会上,华中师范大学的孙正国教授发表了深入浅出的演讲。他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核心在于人的传承,小学阶段是文化传承的黄金时期。孙教授提出,为了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我们既要重视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也要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直播等,来推广非遗。他特别强调,培养一支热衷于非遗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这将激发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教授进一步指出,非遗文化传承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以非遗为特色的学校,这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以完善相关课程建设;二是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展演与交流,通过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完善以及教学目标的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汉大学的庄桂成教授从非遗在校园内传承的策略和途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当前非遗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受众的缺失、传承人的老龄化等,这使得非遗文化逐渐式微。因此,在校园内开展非遗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庄教授提出了五大策略,包括“请进来、走出去、编教材、推创新、写报告”,旨在推动非遗在校园内的全面传承与发展。

()多所学校在校园内开展非遗传承工作

经开区薛峰小学、新华小学和光谷第四小学分别就本校开展的非遗传承活动进行展示,展现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峰小学对于剪纸文化做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自2003年建校以来,薛峰小学一直在探索传承剪纸文化的路径,他们自主研发校本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低年级注重剪纸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年级教授剪纸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乐趣,高年级则侧重半立体剪纸和认识各个国家不同表现剪纸的方法。

在日常校园活动中,薛峰小学通过和社区联办,让学生感受民间手艺人的技巧;与其他学校进行跨时空剪纸活动的联动;授予小先生勋章,让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剪纸文化等活动,来促进非遗剪纸的传承与创新。在听完专家意见后,薛峰小学校长韩芳表示,未来会进一步优化非遗剪纸活动,进一步凝练非遗教育传承的薛峰模式;重视剪纸校园传承,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举办学生个人剪纸展;向互联网迈进,打造自己的非遗网红,占据高地,将剪纸文化更好地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小学专注于扎染文化的传承,通过设立扎染艺术工坊、开展各种扎染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习这一传统技艺。光谷第四小学则致力于阳新布贴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校园内焕发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者表示,将携手共进,努力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