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4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了“上海记忆”系列活动之五海上寻踪——“上海年华×上海文化总库”宣推活动,以及系列活动之六海派文创市集活动,市集活动还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参观打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上海图书馆于今年5月底启动了“上海记忆”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方合作、联合开办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以唤起人们对上海过往的记忆,增强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海派文化。目前已推出“海派文化丛书”英文版首发式、“千里江山图CITYWALK:从虹口公园到虹口码头”活动、“光荣与梦想:解放、接管与改造——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专题讲座等四期活动,广受好评。

“上海年华”项目成员代表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年华”项目成员代表合影

“上海年华”是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发的最重要的科学性、系统性的数字图书馆长期建设工程之一。项目组于2005年成立,项目一期推出了“电影记忆”和“图片上海”两个专题资源库。2011年,启动“上海历史文化年谱”项目,聚焦近代上海自清末开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文化领域内发生的多个类别的重要事件,以时间为主轴,串起人、地、事、物,照片、音视频、书报刊等各种数字化资源,浓缩上海百余年来的沧桑变迁。

《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系列纪录片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系列纪录片回顾

2020年,在上海市文化与旅游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指导下,以多个上海历史文化相关数据库为基础,上海图书馆启动“上海文化总库”资源建设。“上海文化总库”集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服务于一体,在已有的数字资源基础上,整合与上海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资源和知识,并用上海历史文化年谱将其串联起来,以构建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数字记忆。至今,已经陆续完成以老唱片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唱片知识库”、建筑可阅读知识库的“从武康路出发”、红色旅游资源库“初心之旅”等数个资源知识库。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陈子善做微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陈子善做微讲座

当天下午,《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系列纪录片总导演刘丽婷、上海大学博物馆研究馆员郭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陈子善,与现场的读者和嘉宾一道分享近代上海历史的探索与发展。

上海记忆之海派文创市集(一期)活动,是上海图书馆联合沪上多家单位,汇聚上海海派文化相关的多个文创品牌,以展示各类精美的海派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涵盖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之美,集东西方文化之精髓,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文化与创意的盛宴。

海派文创市集(一期)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派文创市集(一期)活动

从6月14日下午到16日,上海图书馆东馆在7楼举办“海派文创”市集活动,主要集中在周末时段。上图书店联合大隐书局、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文广演艺 SMG Live Theatre、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文广演艺、岁月“石”忆文创团队、苏绣非遗团队等多家机构和团体,现场展示和销售以“海派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和图书。

张洁女士是上海剪纸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次参加上海图书馆展览活动,她从事剪纸有15年,经常去学校向学生传授剪纸技艺。

区级上海剪纸传承人张洁在现场进行剪纸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级上海剪纸传承人张洁在现场进行剪纸表演

对于首次亮相上图东馆的“海派文创”市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研究馆员黄薇告诉记者:

“海派文创”市集是我们第一次举办,所以这次又叫一期,参展单位有红色场馆和实体书店、也有博物馆和纪念馆,其实我们也是把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文创进行一次尝试。如果效果好的话,后期还会持续举办。

像海上荣光系列也是根据我们馆藏的建筑月刊杂志,按当时的建筑设计稿制作了文创,还是有深度的内容开发,也符合海派数据库的发布。兰心大戏院和美琪大戏院是用了我们的历史文献资料,然后他们重新设计制作成报纸风格的文创,你看上去是一张老报纸,其实上面是不同时期的报道。

兰心大戏院的《兰心十日谈》小校场年画系列文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心大戏院的《兰心十日谈》小校场年画系列文创

记者注意到,美琪大戏院推出的是《琪遇号外》。而兰心大戏院在6月14日电影节的推文当中,出现了《兰心十日谈》。据悉,兰心大戏院重修之后将迎来本届电影节,观众们得以在光影与现实之间穿梭,感受建筑的历史记忆,创造美好的观影经历。

记者注意到,这次的“海派文创市集”上展出了小校场年画系列文创,包括“登科”印花彩袜/贴纸、“五谷丰登”料理盘、“百子”便利贴、“百子龙灯”牛仔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伟先生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逾三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伟先生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逾三十年

小校场年画是已故的海派专家、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重点研究的一个领域。2011年。他主编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是学术界首部研究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图文集,确立了上海年画的历史地位。2015年出版的《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上海小校场年画从崛起到式微》,为最早研究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学术专著,从城市史、民俗史、美术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上海年画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年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作为张伟之子,市民张舒萌当天也来到东馆7楼,参加“上海年华”活动之前也逛了市集。张舒萌在集市中挑选了嘉定工艺厂的苏绣摆件和上图的年画文创,他拎着满满的一袋子文创告诉记者:“今天收获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派文创市集现场的多款分色套章

在海派文创市集,不仅可以看到种类繁多、丰富精美的文创产品,现场更有多种精美套色章等待读者的探索和发现。在上海图书馆、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等展位前,记者体验了多款分色套章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