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印度侵略中国边境之野心再次膨胀,中印边境关系迎来第三次危机。双方蓄势待发之际,中国西北一声巨响打醒了印度高层,尤其是那些好战分子。

一、不安生的印度,再次企图进占中国领土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度以失败草草收尾。这次侵略中国领土的惨痛教训并没有打怕印度政府高层那些好战分子,他们势必要在中国这里争回一口气。

1962年11月7日解放军撤回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北侧后,印军于1963年5月6日再次占领麦克马洪线已被的克节朗河谷东部据点,当时印军距离中国军队的得芒据点1000米。他们就像极度嚣张的地痞流氓,虽有心侵略我国领土,但是又忌惮我人民解放军的实力,不敢发动进攻。

对于这样的行为,考虑到多种因素,解放军并未采取行动进行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被胖揍一次后的印军不敢像之前那样嚣张了,即便试探过后解放军没有进行打击,他们也不敢贸然向中国领土进攻。此时,中印双方在克节朗地区基本脱离了接触。这样两不相干的状态,其实也挺好的,只要没有人再生事端,对两国友好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但印度会愿意这样安安生生的和中国相处吗?答案肯定是不会。

上世纪80年代,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再次加强。他们蠢蠢欲动,在此垂涎中国边境领土。当时印度领导人甘地自认为印度在和中国的力量对比之中已经处于“强有力的优势”,认为印度已经有实力能够打赢解放军了,所以在处理中印边境问题的时候,由原来的“纵深防御”战略思想转变为了“攻势防御”。

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尼赫鲁时期“前进政策”的支持力量在甘地时期的印度政府内部抬头。一个庞大的入侵计划开始在甘地政府内部酝酿,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拿下达旺。

1962年之后,印度军事战略家认为达旺对于印度的军事意义重大,在他们的建议之下,甘地于1981年将“保卫”达旺列为印军的基本任务。1983年,经印度军方建议,甘地批准印度军方在中印边境地区增加兵力部署的计划,并多次派出情报小组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渗透、侦察。

1984年10月,对中国领土的入侵,在印度已经成为了政府的一项固定任务。1985年,印军在中国西藏境内的旺东地区建立季节性据点,1986年,印军旺东据点被我方发现,得知这一消息后,中国人民政府上下哗然一片。

刚刚让越南见识完我们的实力,现在印度还要上来凑热闹,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会客气,照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1986年6月,解放军西藏边防部队奉命在旺东地区设立永久性据点,构筑防御工事,开辟了直升机场,中印对峙局面开始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将中国领土划为印度邦,军事部署重回1962

1986年夏天,印军趁我方不备,在解放军旺东哨所周围布置了包围圈,3个连的兵力包围1个连的解放军。这还不算完,印度外交部抗议说中国入侵了印度的领土,他们声称“有将近40名穿军装的中国人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入侵印度领土六七十公里”;“这是中国自1962年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侵略行动”,这贼喊捉贼的套路让他们玩的是得心应手。

事实是怎样的呢?

且不说当时我方从未认可中印边界以所谓“麦克马洪线”进行划分,就算中国承认了,旺东据点所在位置也在“麦克马洪线”以北地区,完全属于我方领土范围内。没见过在自己院子里活动,还被告非法侵占的!

双方争执不下,中国提出进行和谈解决该问题,在和谈中,中国代表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也作出了诸多让步,但印度方面没有丝毫表态迹象。因为他们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根本没办法做出表态。

当时印度外交部的目的是中国边防部队单方面从旺东地区撤退,军方的目的则是大规模入侵中国藏南地区大范围领土。在此情况之下,压力给到了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身上。因和中国的纠纷迟迟没有解决,甘地在印度的威望大大减弱。为了提高自己在政治上的威信,甘地同意了印度军方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11月,甘地决定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同时向中国施压。

在政治上,将中国藏南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正式划为印度的第24个邦,该决定经1986年12月8日,印度议会决议后成为一项法案,将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当时印度政府内部也有人曾经劝告过甘地,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激怒中国,使得中印边境冲突问题变得更加尖锐,但甘地急于转移国内压力,最终还是同意了该法案。

敢把中国的领土直接划分为印度的一个邦,可想而知当时印度的野心有多大,有多么的膨胀!印度当时每年的军费支出都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上涨,但印军原本的底子就差,就算增加了在军事方面的投入,也不是中国的对手,他们还是对自己的实力认知太浅薄了。1987年2月20日,印度公开宣布“阿鲁纳恰尔邦”正式成立。

在军事上,印度政府在军方怂恿下采取了更加偏激的行动,派军抢先进入克节朗河,并在南岸设立据点。1986年11月24日,印军向中印边界克节朗争议地区之一的莫惹打地区派驻部队。短时间内又接连在附近的中印边界争议地区设立了10多个印军据点。从地图上看,印军基本上恢复了1962年战斗之前的印军占领范围。

1987年3月,印军在达旺-克节朗地区相继举行代号为“铜钉”和“棋盘”的模拟入侵中国西藏地区的军事演习行动。趁此机会,印军部署3个步兵师至麦克马洪线附近,为了向中国军队进攻,在这里一共准备了12个师和多个独立旅,后还安排了至少5个中队的战斗机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巡逻、备战,抢占领空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西北一声巨响,印度政府调整风向标

针对印度方面采取的行动,中央军委于1987年1月5日令成都军区组织西藏边防军,在朗久、克节朗地区设立据点,并组织相关演习行动,对印度的武力恐吓行动给予回应。当时我方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特别进行了指示“既要设点,又要避免武装冲突”。我们还是想要给印度一个悬崖勒马的机会的,毕竟都是邻居,能不打还是尽量不打。再加上当时印军已经占据先机,在克节朗地区占据优势阵地,如果要打起来,我方还是有点吃亏的。

当时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在部队行动的时候做了几点指示,一,钻空子过去;二,设立据点;三,避免武装冲突;四,考虑长期生存。在他的指挥下,解放军战士们进行了多次演习行动,成都军区空军部队也进入西藏地区行动。

1987年4月,中印边境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战斗一触即发。当时印度不少专家都预测中国有可能会在夏天对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据点发动进攻,并“预计为一系列的小规模进攻,跨过三四个谷地,打入印度境内”。

当时的印度政府内部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对印军充满信心,认为印军的实力已经能够和中国军队进行抗衡。但拉吉夫·甘地却不这样认为,尽管印度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大国重器的研发方面,落后中国很大一截,尤其是在核武器的研究方面。

中国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但印度在1987年的时候还只有一个核爆炸装置,原子弹初级投送装置还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核武器国家。一个无核国家向有核国家发动军事入侵,甘地担心这样的行为会对自己带来无妄之灾,到时候他们面临的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1962年那样的惨败教训再次发生,他要为两国的关系缓和提前做准备。为此,从1987年3月开始,甘地就开始秘密安排人员为中印边境和谈进行准备,随后还多次派印度高层官员和中国接触,进行“破冰”外交。对于印度的这些友好行为,中国发扬一贯风格,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愿意同他们一起和平解决问题。

当时印度军方对甘地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他也没有停止向中国示好。它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出了事情都需要他来顶着,这个执迷不悟的人也终于清醒了。

后来,事情的发展如甘地所料。1987年6月5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进行了中国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试验。当时荷兰比尔特观测站对这次实验进行了监测,测试了这次在格林威治时间5点进行的地下核试验,震级为6.2级,估计威力在20万到40万吨TNT当量之间。这比中国在1983年进行的爆炸当量最大的核爆炸的威力大5倍。

来自罗布泊的这一声巨响彻底将印度军方的傲气打得荡然无存,果断打消了和中国硬碰硬的念头。好在之前甘地已经和中国方面进行了接触,此刻服软正是时候。

1987年6月,中印边界局势开始缓和。只要印度松了口,我们是很乐意和他们坐下来进行交涉的。1987年6月14日,印度外交部长抵达北京进行非正式会谈。1987年6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比那防部队在克节朗地区完成设立据点的任务后,大部分边境演习部队回撤。

1987年7月下旬,印度驻扎于中国境内的军队开始撤退。双方军队撤出边境争议区后,着手进行正式边境谈判,印度政府改善对华关系的决策已定。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总理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中印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在1987年的这次核试验可能在时间上仅仅是个巧合,但也确确实实让印度感受到了威慑力,罗布泊的一声巨响让印军将领们得以冷静下来认真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