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时任越南最高首长的长征同志前来访华。

于是,周总理为了表示中国对长征同志的欢迎,特设国宴请外宾吃饭。

吃饭前,女服务员小心翼翼地敲门,捧着盘子,递上热毛巾。

没想到,一向温和的周总理却突然大动肝火,非常生气地冲着服务员发火道:“简直过分,岂有此理!”

周总理平日里从不主动发脾气,这次却当着外宾的面发火。

当即,女服务员被吓得不知所措,一边抽一边说着,“总理一直在给我使眼色。”

饭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一向温柔谦恭的周总理失去了往日的温润,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谈起这次国宴,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位叫做长征的越南外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名叫做邓春区,革命热情高涨。早年甚至还参加过革命同志会。

后来由于他参与示威游行而被捕入狱,但他对革命的热情丝毫不减,并且坚持不懈。

后来他担任了越南劳动党书记,并成为越南的亲华派领袖。

1934年,我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成功进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邓春区,他将自己的名字也顺势改做长征。

可以看出,邓春区非常希望能够像中国的伟大领袖那般,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一份贡献,推动国家事业的成功。

而50年代初,邓春区的这次访华,也注定没有那么简单。

此前,大部分的越南外边宾访问中国的目的无一例外,基本上都是想要从中国获得某些好处,或取得某种利益。

在他的这次返还之前,中方已经无偿支援过越南数次,甚至拨出了高达两百亿的军费粮款。

再加上实质性的军事援助以及吃穿用度,值得肯定的是,中方已经为援助越南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人心不古蛇吞象,越南方面仍然认为中方拨出的款项不够,支援过少。

更有甚者,中越双方在此前的谈判工作中还因此常常发生各种争执。

邓春区的这次访华必然是有备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周总理也已做好心理准备,但面对这次谈判中,邓春区狮子大开口般的要求,周总理依旧无法与对方达成一致。

但是一向温润如玉的周总理考虑到对方大老远前来中国,想必也是带有一点诚意的,事情也仍存在周旋的余地。

再加上双方都是社会主义革命者,周总理决定暂时休会,设国宴来暂缓紧张的气氛。

在一番准备过后,众人来到了怀仁堂宴会厅。

众所周知,这里是用来接待外国宾客的地方,因为周总理主要负责外事工作,所以他经常来这里接待外宾。

一开始宴会进行得很顺利,双方此前紧张的谈判氛围似乎也一扫而空。

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意外出现了。

正当服务员为各位外宾拿来热毛巾擦手时,一位女服务员出于对周总理的尊重,直接奔向了周总理。

见状,周总理眉头一皱,抓紧给这位女服务员使了个眼色,让她先为其他外宾递过去。

没想到,这位女服务员没能领会到周总理的意思,以为周总理是在催促自己,一个劲儿地继续为周总理递毛巾。

此时,周总理还依旧耐心地对这位没有经验的女服务员使眼色。

眼看周总理依旧没有动盘子里的毛巾,女服务员呆愣了一下,继续将热毛巾递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而再再而三的操作,再加上之前的谈判本来就不顺利,周总理一直压着火气,女服务员的表现让周总理怒火一下子上来了。

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

于是,周总理鲜有的一面彻底被激发了。

他生气地冲着女服务员喊道,简直是岂有此理!

听完这句话,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这个女服务员也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依旧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委屈的女服务员只能端着盘子默默退下去。

出来后,众人将她围起来,纷纷上前好奇地询问她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周总理如此大动肝火。

听到这里,女服务员更加委屈,情不自禁地开始抽泣起来。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是按照要求去给总理递上毛巾,让他擦手。”

“可是不知怎的,总理一直不接我递上的毛巾,一直在给我使眼色,我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呢。总理就发火了。”

说罢,这位女服务员还补充道,“我一看周总理的地位最高,官职最大,所以我才先给他递毛巾。”

这时其他经验较老的服务员才明白事情的缘由,“这一下我们就明白了,一定是因为你没给客人先递上毛巾,所以周总理才生气的。”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此前,在各种招待外宾的场合,周总理一向都用眼神来告诉服务员应该做什么。

这样的做法既能够维持我方对待外宾的礼仪,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给服务员留下足够的面子。

长期以来,大家对周总理的眼神都再熟悉不过了,也能够很快地心领神会。

但这次由于女服务员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才出了这个岔子。

在越南外宾离场后,周总理特地返回来询问大家:“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众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周总理的批评。

这时,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大家开口,周总理开始自我批评了起来。

“很抱歉大家,刚刚我没能在外宾面前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请大家原谅我刚才的举动。”

“不得不承认,发脾气是无能的外在表现,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一点我一定会注意的,还请大家放心。”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对你们的工作提出批评。”

“你们也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有着先宾后主的接待礼仪。”

“但是即便是这些礼仪我已经强调了很多遍,你们今天还是犯了很低级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的本意绝不是为了批评你们,而是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件事情吸取教训,提高对接待礼仪的理解与认识,我也希望这种事情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这件事之后,我国的接待工作中,大家的表现也是越来越可圈可点。

当然不只是服务人员,即使是一些国家领导人在接待外宾时有表现不足的情况,周总理也是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

曾经有一次,周总理前去送别柬埔寨的领导人,一同前行的还有其他几位高级干部。

无巧不成书,这一天有一场足球比赛。

而这几位领导干部也是十足的球迷,所以当天在送别柬埔寨领导人时,他们中的几位心不在焉,都担心错过球赛。

在热情地送别柬埔寨的几位领导人走进飞机后,机舱门还没有关上,几位领导人便三三两两地离开了。

见状,本来笑容可掬的周总理立刻脸色大变,命身边的秘书将他们几个叫回来。

得知这一消息的几位领导干部还在可惜错过足球赛的开场,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周总理已经气愤于色。

他们还在你一言无一语地讨论着球赛的状况,到周总理面前时,也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周总理一言不发,还在目光直直地注视着飞机。

直到飞机的身影消失不见后,周总理转过身,和一同前来的使节们说一些寒暄告别的话。

原路返回的几位领导干部不理解周总理的做法:把大家叫回来,却晾着大家,也不给任何指示,这是什么意思?

周总理转身面对这几位将军:你们都过来吧!

还没等大家走近,周总理就怒吼一声:“步兵条例,你们没有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周总理的语气不好,大家突然都变得静悄悄的。

“步兵条例里的哪条规定说总理还没走的时候,你们就可以提前走了?”

“这就是你们作为将军的做派?”

“你们也是这么教育属下的,你们还没走。他们就可以全走光了,这样是可行的?”

诸位将军都低头不敢说话,看球赛的心情也烟消云散了,大家都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

周总理继续说道:“大家好像真的对外交礼节还并不是很了解,不如这样,让我来给你们上一课。”

接下来的15分钟,周总理从最基础的外交礼节开始说起,从外宾登机到目送外宾,一字一句,非常重视。

十五分钟后,周总理不紧不慢地看了一眼手表。

他告诉众人,“知道我为什么叫住你们讲了十五分钟吗?”

“这十五分钟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对这件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以后就会做得更好。”

“你们本来完全不需要花这十五分钟来听我讲一个早该知道的道理,但就是因为你们做得不够好,所以我要花这十五分钟。”

“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带着这十五分钟的教训去看下半场的球赛了。”

最终,周总理就用少看半场球赛来作为对几位将军的惩罚。

周总理对待外交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他屡屡发火的原因。

1951年3月8日上映的《翠岗红旗》曾经名震一时,甚至还被中国代表团拿去参加了国际电影节。

1953年,周恩来在怀仁堂做报告时也提到了这部影片,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周总理不仅没有表扬这部影片,甚至还大动肝火,严厉的批评了该制作人。

起因正是中国代表团将这部影片拿去参加电影节。

是不应该拿去参加电影节奖项的争夺吗?

远非如此。

当时这部影片在东欧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都表示这部故事片形象生动,高质量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样子。

最终这部影片在众多影片中斩获头筹,正当评委团决定将这个奖项颁发给中国时,我国代表团的领导们群坚决的拒绝了这一奖项。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令人咋舌地列出了一些原因来说明这部影片配不上这个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对中国的这一举动十分不解。虽然知道中国一向谦逊,但没想到谦虚到不想让自己国家的电影获奖。

回国后,周总理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

随即,便在会议上指出中国代表团的不足。

“既然你们已经选择了这部影片,拿到西方国家的电影节,就应该有一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反观你们呢?谦虚过度,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被民族自卑感支配。”

“你们觉得这是谦虚吗?不!这是在花样自卑。”

周总理越说越激动,甚至站起来高声呵斥:“你们要记住,现在已经来到了新中国,你们是人民的代表!你们的做派简直不像!”

当时参加会议并坐在前排左角上的一个工作人员,对这个场面一直记忆深刻,他回忆说:“在我的记忆中,只见过他(周恩来)一次真生了气,发起火来……我似乎听到他那一向可以撑船的胸怀中怒涛翻滚,生动可亲的面孔变得无比严峻。”

全场哑然。

意识到自己失态的周总理很快平复下来,恢复了往日的温和,缓缓地说道:“很抱歉大家,刚刚发了很大的火。”

大家也表示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而周总理也是为了新中国能够更好地崛起而着想。

周总理不光是说说而已,在接待外宾上,他也是以身作则,不仅待宾有礼,而且心如细丝,十分注意细节。

一次,越南代表团在访问苏联之后前往中国访华。

这支越南代表团由胡志明带队,人数不少。

在设宴之前,越南代表团的一位领导无意间跟周总理诉苦道:“我们这次去苏联可是受了不少的苦啊,十几天以来可真的是一顿饱饭也没吃上。”

“毫不夸张,每顿饭的盘子里只有几小片儿马肉和西红柿,这谁能吃得饱,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当时在外宾接待方面是有一定的接待标准的,本国工作人员的伙食标准是大概在4角钱左右,外宾标准会相对较高,国家领导人在11元左右,工作人员在6元左右。

听完这些朋友的话,周总理很快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特意告诉服务人员,一定要把餐宴搞得丰盛一点,千万不要让他们吃不饱。

于是在宴席上,我国的服务人员上了十几道大菜和主食,相当丰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团也非常给力,把这十几道大菜都吃了精光,连汤也喝过了,很给中国面子。

这时餐桌上的领导人大部分都已经放下了筷子,但餐桌上的一个盘子里还剩下两只鸭翅。

一位接待的同志看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便小声地向周总理请示是否需要调车送客了。

周总理不语,没有给出确切的回答。

这位同志只好继续在旁边等候指示。

就在这时,一位越南的领导人一边把筷子伸向盘子里剩下的鸭翅,一边说道不如这只就由我来打扫吧。

胡志明听罢,笑嘻嘻的说道,那你可得打扫干净咯!

另一位客人也伸出筷子:“另外一只就我来吧。”

周总理还是温和的笑着,一直在旁边看着。

等两位客人都吃完了,周总理才开口询问:大家都吃好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周总理先是表达了谢意,今天人又让服务人员安排车辆,将他们送回住处。

事后越南领导团对我国的接待服务赞不绝口。

还有一次是柬埔寨的领导人偕夫人一起前往中国访华。

当时正值隆冬,周总理探望柬埔寨领导人之后,留下了相关负责人。

“知道我为什么把你们留下吗?”

“不知道。”中联部负责的同志们摇摇头回答道。

“你们没有注意到柬埔寨领导人英萨利同志的身上还穿着单衣吗?”

“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却没有保暖的衣服,他们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你们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

工作人员立刻反应过来,连忙向总理道歉,表示是他们工作人员的疏忽。

没想到周总理依旧“不依不饶”地继续“逼问”:他们是我们的同志和兄弟,这是应该疏忽的问题吗?

“你们可不要忘了我们在井冈山的生活。”

最后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为英萨利同志们提供御寒的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仅在从政方面有着大智慧,也在生活中把握着诸多的小细节,真诚待人,所以才能够在整个世界赢得广泛的尊重和喜爱。

周总理真诚地热爱着这个国家、这片热土,所以毫不吝啬地展现自己对这个国家的赤诚之心。

在外宾访问中国时,周总理从不保留,向其他国家展示着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的品质。

一次,在外宾访问中国时,周总理自豪的告诉他们:“我们中国的很多土地都是中国人民一担土一担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挑过来的,他们很不容易,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成就了这片土地。”

“可以说,千里万担一亩田,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热爱之情的源头。”

周总理不仅在介绍中国的时候真诚可靠,而且在面对别人对视的时候,也表现出不得不让人钦佩的一面。

曾经有一张周总理的照片,引发热议。

照片中,周总理把养了很久的一头乌发剪成了光头。

这个发型背后还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实际上这个发型是周总理在见蒋介石之前专门去理的一个发型,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照顾老蒋(他是个光头)的情绪。

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蒋介石在美公开日记以后,人们发现他在日记中唯独没有骂过的人就是周总理。

能够照顾对手的情绪。世界上能有几个人为人处事做到如此细心呢?

如果一个人连他的对手都开始钦佩他的人格魅力,这个人便足以值得尊重。

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几乎把中国古代君子所有美好的品德都集一身,带着共产党人的理想操守,一生奋发往前。

当然,也正是周总理“金刚怒目”的一面,才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总理形象。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