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个产业迸发着发展的新希望、一条条大街小巷干净让人舒服……在旦场镇红花坡村,一幅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画卷正在“上演”。

“我们村越来越美啦!你们到秋天再来一次,那样就能看到更美的红花坡村!”村民感到幸福和满足的背后,正是“村官”们在全面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结果。

 实力“出圈”!电白这条村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加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实力“出圈”!电白这条村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加身

近年来,红花坡村始终坚持全方位、高标准抓党建、强治理、创稳定、促和谐,有益探索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乡村美丽宜居、村民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红花坡村先后被授予“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星级’支部为抓手,优化了村庄布局、加大产业发展、改造了人居环境等等,这些年荣获多项荣誉,是旦场镇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我们都很开心,干劲也很大。”红花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戴逢人说起村发展时,话语间总是透着一份满满的自信。

也的确是这样,今时的红花坡村,被“撸起袖子”加油干场样更显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伍提升“不歇脚”。村委注重发挥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按时召开“三会一课”“主题教育”“党纪学习”和组织生活会,设置党员分包网格、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示范岗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村里作风正、办事公正、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拥有实干的“两委”,就是村里发展的前提。村委在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统筹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规划融合,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的宜居宜游生态美丽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民服务“不停步”。村委公开“小微权力清单”,实行网格化管理,让大家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知道找谁办、怎么办。干部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也把村干部当自家人,党支部的威信越来越高,真正成了老百姓的堡垒、靠山。

产业发展“不松劲”。其中新增旦俚渔乐营地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村委通过推动规模化土地流转,与文旅集团对接,充分利用村地理位置,整村推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这也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夏的红花坡村,被蓝天白云和翠绿的花草点缀得更加美丽。

乡村建设“不懈怠”。村委结合“百千万工程”“绿美工程”,通过对农田、鱼塘、造林绿化,以及水系的保护提升,梳理荒废土地、疏浚淤塞河道,整合治理土地等综合措施,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绿美村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庭院绿化方面,实施“美化行动”,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及庭院美化工程,提亮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三园生绿”小微园景观。

目前,村里已全面完成垃圾日清、污水处理、村道硬化绿满家园、人畜分离、旧屋修缮和新屋“戴帽”等核心任务,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红花坡村,处处能感受到邻里和睦的氛围……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等已经渐渐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而这些都是乡村治理的剪影。

法治教育“在心里”。村委率先在全镇实行了“一村一律师”制度,村民有事村内即可解决。还建立村级警务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村内大小巷,利用村内广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打造了法治文化广场,集康乐、文化、法律、体育为一体,方便了村民交流健身、学法、休闲、娱乐,村民们在享受业余生活的同时,又可耳濡目染地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如今,在红花坡村,那一片新打造的露营地,游人如织;那一幅幅新绘的墙画,绚丽多姿;生活于此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攀升。

图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峰;通讯员 马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