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绿油菜、紫生菜、芹菜、一排排用塑料管子组成的架子上“种”满了新鲜蔬菜,智能控制的加热器、喷淋器等电气设备正常运转中,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的现代科技种养殖温室大棚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室大棚内蔬果花卉苗正生长。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大棚里温度、湿度比较大,我们在操作设备时一定注意不要用湿手触碰,避免发生触电事件。”今年大棚中的首批无土栽培蔬菜种植后,为助力小绿苗茁壮成长,6月11日,“石榴籽”供电服务网格员张维军、容惠明再次前往果洛藏贡麻村的现代科技种养殖温室大棚查看线路、设备运行情况。

刚察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平均海拔33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直以来以畜牧业和种植油菜、青稞等耐寒作物为主,当地百姓餐桌上的新鲜蔬菜大多数都是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运输过来的,为了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2021年刚察县农牧局主动出击,在果洛藏贡麻村投资800万建设温室大棚,联合山东技术专家首次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尝试蔬菜无土栽培技术,让蔬菜成长脱离土壤的限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促进传统种植方式向科技种植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室大棚内无土栽培的蔬菜。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我们这里采用的肥水一体化自控系统,为蔬菜提供精准营养,既减少了土传染病危害,又提高了产量。”现场负责人还表示,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环境湿度、土壤湿度、光照等条件,为蔬菜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让智慧化种植管理更高效。

2023年下半年,在智能化系统管控下大棚内的蔬菜更是喜获丰收,当地村干部将500余斤,价值5000多元的新鲜有机蔬菜采摘装袋,免费发放给脱贫户们,得到村民们的高度赞扬,同时,村民们也对无土栽培产业发展充满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室大棚助力当地村民增收。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今年采摘季节到来之际,了解到无土栽培出的蔬菜味道更佳浓郁香甜,周边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打响了高原无土栽培的知名度,带来了5万余元的收益。同时为了更直观了解传统农耕和现代农业的异同,当地学校还会组织师生前来种养殖温室大棚开展研学活动,亲身体验育苗种菜,感受科技为现场农业和高原种植带来的变革及便利。

今年种养殖温室大棚更是拓展销售渠道,供给当地部分蔬菜销售点、附近饭店以及度假村,借机吸引更多产业、企业在此发展餐饮、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还在原有种植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花卉、蔬果品种。目前,种植甘蓝、紫油菜、绿油菜、紫生菜、芹菜等7700余颗,栽培一帆风顺、红掌、石竹等花卉3700余株,供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享受无土栽培种植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室大棚内无土栽培的花卉。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前期大棚建设时,电力公司的师傅给我们帮了不少忙,向我们免费提供合理线路布设方案,降低我们的成本。”村干部索南才夫旦介绍,大棚建设过程中网格员张维军曾多次到访,以专业角度提供电力建设方案,优化线路布设路径,降低投入成本,利用“网上国网”APP线上发起报装业务,1天便完成装表接电工作,并用最通俗的话术为施工人员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建设安全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榴籽”供电服务网格员在果洛藏贡麻村现代科技种养殖温室大棚内检查设备。马丽摄

乡村发展少不了电力支撑,今年国网海北供电公司重点关注乡村产业发展,时刻关注农网负荷变化,优先规划乡村电网项目,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并全面推广“石榴籽”电力流动驿站服务模式,让服务“动”起来,走到百姓身边,为其提供业务移动化办理、现场办电、装表接电、用电诉求收集、电费现场缴纳、电价政策、用电业务咨询、家庭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宣传等多样化服务,形成“解决百姓供电急难愁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电力流动驿站工作机制,用“满格”电力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潜能,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助力广大农牧民走向“致富路”。(杨启红、贾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