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6月13日,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华参加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美国青年代表。他们带着对生态环保问题的浓厚兴趣,与生态环境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会。

走进会议室落座后,不少美国青年代表便翻阅起座位上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行动(2023)》报告,上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及行动方针,但这对充满好奇的他们而言显然不够。“请问中国对PM2.5改善是否有具体的目标”“中国有哪些先进且知名的电动汽车品牌” “中美如何共同推动合作以更好地落实气候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北京,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参加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美国青年们在翻阅《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行动(2023)》报告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座谈交流会的氛围热烈又融洽,来自各地各界的美国青年代表积极提问,内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开发等多个方面。“虽然我没有生态环保领域学习和工作背景,但是中国之行让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对我而言是个美好的开始。”现场提问者之一、美国费城乔治高中篮球队助理教练史蒂夫·梅尔尼克扎克说。

“过去10年来,中国重点城市的PM2.5的浓度下降了近55%,已经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最近比亚迪还出了一款新车型,据说续航里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一问一答间,屋内掌声不断,美国青年代表对中国生态环保政策、措施和成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鹏还分享了中国环保领域的几个“世界之最”:中国是过去十几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北京,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参加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美国青年在分享会结束后与中方青年专家交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是谁激励您从事生态环保工作?”当一位美国代表询问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该问题时,屋内传来一阵友善的笑声。“是内在驱动,是责任。”俞海说。“那么作为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自美国费城乔治高中的17岁学生安吉·道森追问道。

道森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俞海的回答“启发”了她,“他只是想让我们确信年轻人就是未来,而这(生态环保)并非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外的事情。”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中美青少年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勇于担当,为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危机贡献青年力量。”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军现场发出倡议,希望更多青少年主动关注生态环保议题,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争做地球卫士,做好生态文明交流的友好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北京,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参加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瑞贝卡·斯威舍向中方研究员提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交流会结束后,许多美国青年代表意犹未尽,主动与中方青年专家交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橡树基督学校行政助理瑞贝卡·斯威舍说,“我想了解更多中国计划如何处理混凝土行业的信息,想了解更多中国对气候技术的看法,还想了解中国计划如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气候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等。”

此次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绿色发展主题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全国青联和全国对外友协共同倡导并组织实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