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过程中,本土精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乃至显得地位非常尴尬,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改造本土精神,使之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而保守派的人士认为,本土精神应该保持原汁原味的态势,不能轻易改变,也不能为了适应现代化进程而变得非驴非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现代化进程,就有反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进程中,以效率和理性为核心的现代化运动,不断出现,也成为很多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在精神层面上造成了文化传统的危机和思想上的彷徨与苦闷;在物质层面上造成了官僚科层、工业化、商业化及都市化的出现。这些无疑导致了传统社会规范及人群关系的解体,同时也激发了众多浪漫派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民族语言、风俗、历史、道德等免遭同化的价值独特性认同,并从中诞生出超越性的浪漫心态,以传统道德和精神至上来弥补现代化本身价值失落的无根,抵御功利主义及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流弊。

虽然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要维护本土精神,甚至要保证本土文化精神的原汁原味属性,不会让现代化进程影响本土的文化精神,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本土文化精神进行了改造,而且这种改造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知识分子能够左右的。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知识分子得风气之先,最先感受到现代化进程的不同,感受到现代化思潮对本土精神的冲击。他们一方面呼吁现代化的来临,主张个性解放主张民主自由的思想,主张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的担心与苦闷,那就是现代化思潮对本土精神的冲击,很容易把本土精神变成西方思想的一个分支,也很容易面临全盘西化的危险。在新文化运动中,那些闯将大多都有留学的经历。无论是胡适还是鲁迅,都有过留学的经历,主张新文化,打倒旧文化,甚至要打倒孔家店,对长期统治人文思想的儒家精神进行了全盘否定。不得不说,他们的“新文化运动”是最早的现代化运动。虽然之前有过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但并不能算作现代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倡导白话文,以及后来“五四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给人们思想来了一次普遍的洗礼,算是比较早的现代化精神。但是本土文化精神构筑起来的思想体系并没有完全解体,很多封建遗老遗少仍然在遵循儒家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的风俗习惯,不肯做出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学校的教授出现了两个流派,一派是留洋派,一派是保守派。留洋派的教授大多有留学的经历,懂得外国文化精神,也知道现代化进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保守派却正好相反,大多没有留学经历,只是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精神,却忽略了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双方经常展开思想论辩,最终还是保守派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社会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资本并没有完全占领市场,也没有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反而在思想改造运动过程中,留洋派的知识分子们被打倒了,被当成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人物,也被当成了危险分子,而那些保守派也一并被打倒了,因为他们作为遗老遗少,仍然在宣扬封建思想。

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资本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很多人进入城市,进入了工业文明发展时期,很容易忽略本土精神,也很容易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乱。当人们以权和钱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志的时候,就意味着资本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也改变了本土文化精神。虽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要维护本土精神,尤其要维护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精神,但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人们的呼应,而资本的进入恰恰让传统文化精神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弄一些传统文化培训班,要孩子们或大人来学习,从中赚取上课的费用。被利用的还有汉唐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在国际上非常著名,无论是汉服还是唐代的刀剑以及诗词歌赋,都被资本运作成了赚钱的工具,看似维护了本土精神,却恰恰被资本改写了。本土精神很多都是文化上的,精神是超越功利世俗的,不是为了赚钱而生的,而是对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从小就对人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有良性的影响,被称为传统的文化精神,也有不良的影响,被称为封建思想糟粕。知识分子们担心的是在弘扬本土精神的同时,去除封建思想糟粕,同时也把良性的思想给去除了,就好像泼洗脚水连同孩子一起泼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分子的担心不无道理,看看资本把各种传统节日运作成了购物节,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本土精神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但同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保持本土精神的独立性,尤其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要求独立,更要求创新,但并不能背离根本要义,还原原汁原味的本土精神,势在必行,有必要全面。共同维护,而不能被资本或权力任意改造,以至于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