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最高气温冲上40℃,开启“热辣滚烫”模式。

据@中国天气 6月14日消息,13日06时-14日06时,华北、黄淮及新疆、广西、广东、海南等地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国家级自动站超过40℃有510个站,主要出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38-40℃有418个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2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多地曾打败吐鲁番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1日14时气温榜上,河北灵寿、平山、元氏、正定、藁城等地气温甚至已达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高温天气,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12日发文:紧急调整授课方式,6月12日—14日转为线上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学校食堂还免费为师生提供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降温饮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还要热多久?

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中国天气 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14至1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高温强度将有所减弱,范围也将自北向南收缩,但高温并不会结束,黄淮西部等地最高气温仍可达35至39℃。预计17日前后,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将会再度发展,部分地区将出现40℃以上高温。20日之后随着新一股更强的冷空气南下,北方大范围高温才可能得到缓解。

如何应对高温酷暑天气↓

在交通出行方面,随着地表温度升高,户外行车容易发生爆胎、自燃等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当气温≥35℃或者路面温度≥65℃时, 爆胎危险性大大增加。 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 备好灭火器、警示标, 如果长时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应定时前往服务区休息,给轮胎降温。 高温还可能导致 中暑、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儿童肥胖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者、户外运动员是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重点防护人群,需注意改善所处环境、调整着装、及时补水等。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地带,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适当使用清凉药品,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天气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