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在上海市黄浦区,一场关于流浪猫的讨论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名为“大城‘小’事”的专题建议征询活动,吸引了社区居民、物业代表、社区干部、爱猫人士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广泛参与。活动前期,市民们通过线上渠道积极留言献策,共收集到约4000条建议。

活动现场,嘉宾们的讨论围绕“流浪猫怎么流浪才安全”的主题展开。黄浦区各街道也介绍分享了代表社区的典型经验做法。

澎湃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近年来,黄浦区致力于推进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将流浪猫治理纳入重点议题。通过“零距离家园”平台,激发群众智慧,创新治理策略,探索科学方法,汇聚社会力量,建立长效机制。

打浦桥街道汇龙居民区:引入智能猫屋

在打浦桥街道,汇龙新城小区已连续五年开展关于流浪猫的治理行动,成功打造了宠物友好社区的新样板。流浪猫数量从2018年的58只减少到如今的15只。

2018年,汇龙居民区对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创新,启动了低碳型社区转型行动。通过实地走访和“社区心愿墙”,精准定位出居民们普遍关心的痛点——流浪猫扰民。

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流浪猫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数量激增易引发安全事故;二是爱猫人士非科学喂养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流浪猫占据部分公共设施,物业管理难度加大;四是居民内部针对流浪猫治理分歧巨大、矛盾不断。

为此,汇龙居民区组建了志愿团队,并引入社会组织与企业的专业力量。团队协商制定了《汇龙社区流浪猫TNR+群护认领志愿服务队职责与规范》,明确服务职责、规范救助行为。

在数量管控方面,通过实施科学TNR(抓捕、绝育、放归),确保流浪猫数量基本得到控制、居民投诉显著减少。

在安全群护方面,通过建立标准化群护体系,在小区偏僻位置设置爱心喂养点位,控制好人猫距离,防止安全事故的同时有效缓和了居民矛盾。

在爱心认领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拓展领养途径,累计领养16只流浪猫,从而进一步实现逐年降低流浪猫的数量。

为确保每一只流浪猫都及时绝育,同时动态了解是否有新的流浪猫进入小区,汇龙居民区引入了“街猫”黑科技,通过装有监控摄像头的喂食猫屋和手机客户端,服务队实现了对流浪猫的24小时远程监测、科技喂养及云撸猫等功能,基本杜绝喂食剩菜剩饭情况,同时降低了一次性饭盒使用率,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外滩街道:社区基金会引入保险力量

在外滩街道,流浪动物如何治理也是社区居民热议的话题。

上海外滩社区基金会成立于2023年8月,成立以来,该基金会积极参与打造有温度的“宠物友好社区”。通过前期排摸调研、资源挖掘、搭建平台、沟通对接,2023年9月,该基金会社区治理类——“宠物友好社区”项目被诞生在黄浦的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认领。

众安保险作为一家有“宠物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了解到流浪动物引起的社区治理难题后,利用企业资源优势,联合云宠宝,向上海外滩社区基金会定向捐赠一批物资,价值人民币5万元,包括4台宠物陪伴机器人、200组猫咪应激贴、100份宠物友好社区公益服务卡等,用于协助街道对社区流浪动物进行科学救助。

2023年底,外滩街道流浪动物“TNR”项目启动,在外滩街道瑞福小区试点,随后在光明中学、山北居委、宁波居委、山西居委、汉口居委等逐步开展。

有序开展的“TNR”计划,一堂堂生动的科普课程,一次次热闹的宣传活动和免费的医疗咨询,让小区内的流浪猫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原本紧张的社区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五里桥街道蒙自居民区:与华东师大携手开展治理项目

五里桥街道蒙自居民区是一个以老旧居民楼为主的社区,社区中流浪猫时常发生流窜扰民、破坏环境、猫狗掐架等情况,社区流浪猫问题成为蒙自社区治理的一个难题。

2023年,五里桥街道举办“五社联动·五创治理”第二届社会治理创新创意项目大赛。大赛申报项目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团队结合前期社区调研,针对“社区流浪猫”这一治理难题提出“有喵有爱”——社区流浪猫治理项目,通过对社区流浪猫实施TNR方法(即诱捕、结扎、放归),控制流浪猫数量,解决社区流浪猫过多所产生的治理难题,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荣获十佳创新创意项目。

2024年3月,五里桥街道以蒙自居民区为试点,联合蒙自居委、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团队、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解决流浪猫治理难题。

过程中,居委召集社区居民及志愿者,由高校学生团队向社区居民普及流浪猫绝育的必要性,介绍TNR方法的科学性,讲述团队过往实施成果展现服务的专业性。在高校学生团队的带领及社工站的协助下,居委社工及社区志愿者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社区流浪猫进行诱捕、结扎、放归,并注射猫三联及狂犬疫苗。有效解决了社区流浪猫繁育产生的问题,后期社区志愿者也会对放归的流浪猫进行定点投喂和日常观察,减少流浪猫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