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国人民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去首都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仪式,缅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置身于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便会油然而生。站在广场的中央,面向天安门城楼,一切都是那么庄严肃穆。

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副毛主席的画像,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过去,总有一种和毛主席对视的感觉。

画像中的毛主席宛如一位慈祥的“老爷爷”,让人看了之后无比温暖。很多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这幅画像中的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

这也不免让人困惑:画像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前,北京又叫北平,是明清两朝的首都,天安门也是在明永乐年间施工修建而成的。

建成初期,取名为“承天门”,直到清朝顺治八年,也就是1961年,承天门改建之后,才更名为“天安门”,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新中国来说,天安门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毛泽东、朱德、聂荣臻、林彪、叶剑英等八位革命伟人的画像都被悬挂在天安门的城楼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是毛主席的第一版画像,由中央美院的教授董希文亲手绘制。

1949年7月7日,为了纪念“七七事变”十二周年,董希文又为毛主席绘制了第二版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两版画像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时间都不长。开国大典前夕,周恩来总理便提议为毛主席更换第三版画像。

为了找到一张合适的照片,他还特地请来专业的记者和摄影师为毛主席拍摄。只不过,拍出来的照片,主席都不是很满意。

毛主席认为,画像如果是刻意拍摄出来的,会让人看了之后不舒服,不如选一张自然一些的。

得知毛主席的想法后,周恩来灵机一动,决定从毛主席革命年代时留下的照片中选出一张。

左挑右选之后,选定了一张“毛主席与朱瑞”的合照,当周恩来把照片送到毛主席面前时,毛主席突然愣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眼前的合照,往事瞬间涌上心头,毛主席不由地想起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朱瑞,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于是便决定将这张照片作为第三版画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央。

要知道,这幅画像足足有6米高,4.6米宽,重量更是高达1.5吨,可想而知其制作过程的艰难。

当时,负责绘制毛主席画像的就是多次为毛主席画像的周令钊。接到任务之后,他一刻也不敢懈怠。

因为画像太高,很多时候他都需要站在梯子上创作,其中有几次不慎失足,重重摔倒在地。

在周令钊看来,能为主席做画像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情,即使再困难,他都没有一丝抱怨。

过程虽然曲折,但结果是美好的,在周令钊的不断努力下,这幅第三版毛主席画像终于在开国大典之前创作完成。

画像中的毛主席戴着一顶八角帽,看起来十分慈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幅画像悬挂没几个月之后,就有人提议:“主席戴着帽子似乎不太合适,应该换一副没有帽子的画像。”

就这样,第三版画像也成为了过去时。

紧接着,国内知名画家辛莽接到了邀请,开始创作毛主席的第四版画像,画像中的毛主席虽然没有戴帽子,但只露出了一只耳朵。

这也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对毛主席的声誉有些影响,“一只耳朵”似乎有种映射“毛主席偏听偏信”的意味。

因此,第四版画像也成为在天安门上悬挂时间最短的一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前四次的经验之后,在创作第五版画像的时候,辛莽格外小心,在照片的选择上,他就做到了精益求精。

只可惜,当时毛主席的免冠照实在太少,找来找去,辛莽始终没有找到一张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1950年,新闻署的副署长特地安排陈石林在收集的毛主席照片中,找到一张合适的免冠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后选定了一张毛主席与战斗英雄的合照作为参考,紧接着,辛莽和他的团队便开始了紧张的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版画像刚创作完成的时候,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从1950年5月1日前夕一直悬挂到1952年5月1日。

或许是因为毛主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太高,在看久了之后,又有很多人觉得这幅画像不够好,提议找人创作出一副不需要更换的主席画像。

这一次,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交到了张振仕的手里。创作的过程中,张振仕弥补了前五版画像的不足之处,创作出一幅让大多数人都满意的画像。

画像中的毛主席庄严而又亲切,非常符合国人内心的预期。当然,这幅画像悬挂的时间也比较长,足足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了11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中央的安排下,张振仕又执笔了毛主席的第七版画像,一直使用到1967年9月30日。

从1967年10月1日至今,所使用的一直都是第八版画像。这幅画像的执笔者就是王国栋。

在请王国栋执笔之前,中央也曾考虑过继续让张振仕执笔,只不过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这才换了人。

了解毛主席的画像历史就不难发现,第八版画像实际上就是以第四版画像为基础而创作的,画像中的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

只不过,第八版画像中的毛主席无论从穿着打扮还是神情来看,都要比第四版画像完美太多。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像是在和主席对视一般,从任何位置看,主席始终都是亲切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幅画像才会被一直沿用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逝世之后,邓小平成为党内第二代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他参政期间,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市面上关于毛主席的画像也越来越少。这时候,国外记者法拉奇趁着采访邓小平的机会,发问:“如今中国市面上几乎已经找不到毛主席的画像,天安门上的画像还会保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记者法拉奇

面对这个尖酸的问题,邓公给出了非常坚定的回复,他的话让无数国民为之感动。

他眼神坚毅地说道:“毛主席的画像我们一定会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让法拉奇哑口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纵然毛主席已经离世,但他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法拉奇低估了中国人的团结,也低估了毛主席在国人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