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当得知德国入侵时,斯大林爆了粗口。很显然“约瑟夫大叔”失态了。关于那一天斯大林的表现,后来很多人留下了文字,其中包括当天与斯大林在一起的人、日后飞黄腾达的人,也包括苏联的历史学家。

赫鲁晓夫在1956年的一次秘密讲话中提到了那一天的情形,他说:“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前线遭受了最初的严重挫折和失败后,斯大林曾经认为一切都完了。他在当时的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列宁缔造的一切。在那之后斯大林实际上有很长时间没有指挥过军事行动,而且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在一些政治局委员去看他并告诉他说,必须立即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善前方的局势的时候,他才重新开始工作。”

按照斯大林的亲信、主管后勤工作的人民委员阿斯纳塔斯·米高扬的回忆,政治局委员们都纷纷赶到斯大林的住处,当众人意识到斯大林要“逃避责任”时,莫洛托夫和贝利亚要求他回去工作。

人民委员部办公室主任雅科夫·恰达耶夫的回忆中说:“他在最初几天给人的印象是行为极其矛盾,一方面坚强果断,一方面沉默寡言、犹豫动摇。但总体来说,在前线最危急的几个月里,他非常镇定,表现自信而沉着,并且非常忙碌。”

这几个人都是斯大林去世后的“获益者”,尤其是赫鲁晓夫,在任期间一直全盘否定斯大林。实际上赫鲁晓夫在那个时候还不是核心圈的人,6月22日那天,他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基辅,所以他的话都是听来的。恰达耶夫也承认自己在那天并不在场,至于米高扬则不清楚。

回忆那一天情形的还有莫洛托夫、朱可夫和拉扎尔·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回忆:“斯大林非常焦虑。他没有怨天尤人,但他有点失常。我不是说他失去自我控制了。他很受打击,但没有表现出来。他当时肯定很艰难。说他不痛苦那都是胡说。但对他的描写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像往常一样,还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来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丧失他的演说的才能。他当时表现怎样?就像斯大林应该表现的那样——沉着坚定。”

朱可夫的说法是:“斯大林本人意志坚强,他绝不是懦夫。只有一次我看到他有点消沉。那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黎明,当时他相信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希望破灭了。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在整个战争期间,斯大林都在坚定沉着地掌管着这个国家。”

当有人问起卡冈诺维奇“在战争爆发时,斯大林有没有惊慌失措”时,他的回答直截了当:“这是撒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显然被德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战前收到的那些“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都被他扔到角落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的事实被他视为“别有用心之流”的挑拨离间,而现实却打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