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秉持着“人人都可革命”的原则,摒弃一切偏见与刻板印象,鼓励所有人参与到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来。大量原本处于边缘的群体,比如残疾人当即响应号召,加入到共产主义阵营中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一位哑巴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哑巴同志是四川人,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路况,急需一位本地向导。有几位红军战士刚好遇到了一位老乡,便向他求助。可这位老乡一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红军战士警惕心比较重,觉得他在装聋作哑,他的真实身份很可能是敌军特务,于是将他带回部队看管起来。

政治部的同志在观察了几天之后,认为这位老乡并没有什么坏心思,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因而将他释放,并赠予他一些钱财作为补偿。然而这位老乡并没有立即离去,他在红军驻扎地外围绕了一圈之后,又返回来,跟在战士们挤在一起,有什么活他还会抢着干。

很明显,这位老乡是被红军的基层民主制度与互帮互助精神感动了,想要加入革命队伍。政治部的同志劝他赶快回家,他却怎么也不愿离开,上级首长闻讯后,本着统一战线与平等思想,特批他参军入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为了表示尊重,一致亲切地称呼他为哑巴同志。

哑巴同志成为红军战士仅仅三个多月,便迎来了一项巨大的挑战:爬雪山。当时整个红军缺衣少食,战士们只能吃草根树皮充饥,个个面黄肌瘦,手脚浮肿,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哑巴同志虽然身体状况也不好,但从不抱怨,遇到掉队的战友,他会立即将对方的行囊接过来背在身上,帮对方减轻负担。

炊事班的小李在沿着山脊行进的时候,遭遇到强风袭击,一下子失去重心,眼看就要滚下山坡。哑巴同志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将他扶稳,又替他背负行军锅。前前后后,哑巴同志的负重足足达到了100斤,他的腰被压弯了,肩膀被绳索勒出了两道深深的印痕,即便如此,他仍咬牙坚持,绝不丢下一样东西,更不会掉队拖大家的后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草地的时候,哑巴同志更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做排头兵为大家探路。与他同行的一位班长不小心掉进了沼泽中,身体慢慢下陷,眼看就要殒命。哑巴同志立即在行军锅上绑缚好绳索,而后盘腿坐在里面,将其当作独木舟,慢慢划到班长身边,伸手抓住他的双臂。战友们立即拉动绳子的另一头,将班长拖出险境。

1936年,哑巴同志顺利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中央警备兵团后勤部队,专门负责为毛主席、周总理挑水、送饭。毛主席独自思考问题的时候,警卫员从来不敢上前打扰,但哑巴同志却是个例外,只要毛主席看到他,就会主动和他打招呼,并竖起大拇指夸勤恳能干。

新中国成立后,哑巴同志跟随党中央进驻北京,被安排在北京军区大院工作。这里的条件比陕北好得多,不需要做挑水、劈柴这些杂务,哑巴同志倒有些不习惯了,经常提着扫把在四处转悠,似乎丢了魂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哑巴同志患上了慢性病,上级首长特地将他安排到轻松的岗位上,以减轻他的身体负担。

1971年,周总理到北京军区视察,还特地询问司令员吴忠将军哑巴同志是否健在,身体状况如何。吴忠与一众军区领导又惊又喜,没想到周总理还记得这么个基层同志。吴忠表示哑巴同志一切都好,大家都很关照他,他过得很开心。

周总理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一再叮嘱吴忠,如果哑巴同志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寒了老同志的心。吴忠遵照周总理的指示,逢年过节就去看望哑巴同志,还凑钱为他买了一些家具,改善他的居住条件,让他能安度晚年。1983年,哑巴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不分先后,不分老幼,更不分群体,凡是对黑暗世道不忿,凡是同情基层人民,凡是愿意拯救中华民族者,皆可加入革命队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哑巴同志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有一颗坚定的心,有一股坚韧的精神,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共产主义,他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