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你东西,赶紧走,没人养你白吃饭”!

2020年冬天,中原大地一片萧瑟,河北一个偏僻农村的机井房里,住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屋内到处都是尘土,老人蜷缩在一个角落里。

几年前,老人老伴去世了,他跟着两个儿子生活,年纪大了,腿有残疾,再也干不动活,被儿媳妇赶出家门,栖身于村里四处漏风的机井房。

一日,村干部引领几个穿戴齐整的人,在机井房找到老人,他们握住老人的手说:“老英雄,可找到你了”。

随后拿出一个30万元的存折交到老人手中,老人激动的潸然泪下。

得知此事的儿媳,瞬间呆住了。

这个不起眼的老人到底有怎样的传奇经历,政府会专门找到他,并送给他30万元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这位老人名叫孙顺明,1942年出生于河北农村,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早早的他就成了一个孤儿。

乡亲们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常招呼他到家里吃饭,村里也会给他一些补助。

吃百家饭长大的孙顺明知恩图报,邻居家有事他总是积极帮忙,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一次,村长带着孙顺明去县里办事,到了地方,村长去忙手头的事,叮嘱他在附近转转,别走远了。

百无聊赖的孙顺明看一个地方围着很多人,他好奇的挤进去看,原来这里正在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就羡慕军人威武的孙顺明一下子动了心,不识字的他托别人代他报了名,坐在回去的马车上,兴奋的孙顺明哼了一路小曲。

孙顺明要当兵的消息让村里人大吃一惊,毕竟他才16岁,还是个孩子,但大家还是预备好干粮为他送行。

他不够参军年龄,被安排在福建空军的工兵部队。

有一天,孙顺明所住的部队,被派出去执行特别任务,开始前大家并不知道是什么任务,只是被告知要保密,任何一个流程都不能被透露出去。

后来孙顺明才知道,此项工程就是由周总理亲自批准的“816”地下核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因为历史原因,我国和苏联正处在关系紧张时期,强邻环伺,虎狼之侧,岂容酣睡。

国家准备建立地下核工厂,在重庆修建防御工事,部队来秘密挖掘地洞,用来存放制造原子D的核材料。

战士们知道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懈怠,在地下作业,大家一直处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中,为了赶进度,战士们每天的工作量很大。

在大家的艰苦努力下,孙顺明和他的战友们,为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是保密工作,他的履历有五年是空白的。

这项任务完成后,孙顺明离开重庆,被分配到了喜马拉雅山,去西藏驻守边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50年代末,中印之间因为领土纠纷,矛盾开始显现,并在不怀好意之徒挑拨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印度方面在边境屡屡挑起事端,毛主XI决定给予印度一个难忘的教训,让他们长点记性。

1962年9月,大批印军越过国境线,向我边防军发起突然袭击,我方增援部队未到,战士们寡不敌众,他们只能殊死抵抗,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顺明他们班一连几天与敌人殊死搏斗,凭着熟悉的地形和顽强的意志,他们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战争是残酷的,敌我双方的胶着状态,使我军遭受严重损失,增援未到,补给短缺,许多战士受伤得不到及时的医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顺明的腿部也中了枪,在没有医护的情况下,他嘴里咬住一块布,忍着剧痛,硬生生的自己把子弹抠了出来。

伤口简单包扎后,他又投入战场,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自此留下了残疾。

在一次巡逻中,孙顺明的班突遇敌人一个排的兵力,有经验的班长指挥战士们用一点指挥,多点战术支援的战术,一举歼灭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战役,孙顺明和他的战友们全班荣获二等功,他个人被授予一等功。

10月20日,我军大部队赶到,开始全面反击,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场战争之后,至今为止,印度再没有胆量对中国实施侵略。

03

战争结束后,孙顺明饱受伤病之苦,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拒绝了继续留在部队工作的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30岁的保家卫国英雄结束了军旅生涯。

孙顺明退伍后回到老家河北一个小村庄,他用部队发放的退役津贴盖了房子,娶妻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乡亲们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看他拖着伤残的腿,只知道他参加过中印战争。

因为孙顺明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善良的他知恩图报,村民们有什么困难他都会鼎力相助。

老伴去世后,孙顺明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抚养长大,还为他们都娶了媳妇。

儿子成家立业了,本想着安享晚年,可两个儿子儿媳不孝顺,孙顺明能干活的时候,两家争抢要赡养他,老人多年的腿疾复发,干不了重活,他们又互相推诿。

直至把老人赶出家门,住在村外简陋的机井房里。

国家并没有忘记这些退役功臣,对于退伍的老兵每个月都有补贴,孙顺明是立过个人一等功和集体二等功的战斗英雄,国家一直记录在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孙顺明当初入伍时,不识字,加之河南口音,导致别人帮忙登记时名字填错一个字,政府寻找他半个多世纪,也查无此人。

后来一个村民去县里办事,为老人鸣不平抱怨了几句,县里领导听说,他们村里有一个参加过1962年对印自卫战的老兵,可县里记录在案的人员里没有这样一个人。

经过调查取证,孙顺明一直放在房梁上布包里的勋章,确定了他英雄的身份,民政局为老人送来了30万的存折,这是这么多年孙顺明一直没有领到的救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顺明拿出20万捐赠给村里,用来扩建学校,报答这些年村里对自己的照顾。

剩下10万,留给自己养老。县里把老人风风光光的送到光荣院,并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特批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助。

此事传出后,两个儿子儿媳见钱眼开,后悔不迭,他们来到光荣院,讨好的想接老人回家,孙顺明早已经看透了他们的心思,拒绝了他们。

04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过:老兵不死,只见凋零。

老兵不死的不是他们的身体,而是精神;而凋零的则是他们的身体。

孙顺明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历经生死,但在和平时期他选择深藏功与名,只字不提自己过去的英雄事迹。

即使后来落魄到无家可归,靠捡拾废品维持生活,吃饭靠乡亲们接济,忠厚淳朴的孙顺明也没有向组织伸过手。

但国家、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他们设法找到孙顺明,补偿并安顿好他今后的一切养老问题,人民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天白鸽飞舞的日子,正是这些前辈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国家就没有这几十年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今天改革开放的成果。

请善待还健在已进入垂暮之年的参战老兵,尊重和关怀是他们最需要的温暖陪伴,他们胸前的勋章是人生最好的注解。

他们是共和国的财富,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共和国的旗帜上永远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