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83号国务院令,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不过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在实践层面对民营企业隐性的歧视性差别对待问题仍然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时有发生。

《条例》的出台,是否能改变这一现象?如何保障民营企业未来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限购限号政策应加快取消

《华夏时报》:2016年,《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2年,修改后的反垄断法也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建立,此次《条例》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滕泰:《条例》应该说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促进公平竞争都是极其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因为虽然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不断进步,但是各部门,尤其是各地方政府此前出台的一些政策,还存在限制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情况。《条例》主要规范的对象实际上是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对具体起草相关政策的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如果能在实践当中予以落实的话,应该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挑战肯定也是很大的。比如说商品房的购买,其实多年以来各地各城市都有限购政策,这其实是违背公平竞争精神的。当然这是在《条例》出台之前发布的,《条例》出台后,仍然存在限购政策的城市应该要加快取消。同理,汽车限号也是一样,一个城市对外地车牌搞了限制,其他的城市都去效仿。

又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有些城市就出台了出租车或者网约车驾驶员必须有本地户口的规定。但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只靠本地人往往是不够的,这些公司又得去雇佣外地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就把一些本来应该合法的经济行为置于合法和非法之间,更有甚者,在个别的城市,一些经营主体利用政策漏洞,用一些本地身份证套取出租车或者网约车的牌照,再转手给外地人,坐享渔翁之利。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合法的,但直到《条例》出台,大家才会去意识到这些都是违背公平竞争精神,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

这些通俗的案例都说明,《条例》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步、更好地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公平竞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也可以想象,政策的落地会影响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和利益团体的利益,所以推行一定是有阻力的。

解决民营企业“弹簧门”

《华夏时报》: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节点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出台《条例》的目的是解决哪些问题?如果能够落实,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可能有什么帮助?

滕泰:具体到民营经济的话,无论是在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要素获取上,还是在信贷资金支持上,以及在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上,如果能够落实公平竞争,对于提高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动力毫无疑问是有利的,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隐性、歧视性差别对待,也就是常说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现象。

因此,这部法律不但对消费者、劳动者等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有重大作用,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一个有效措施。

《华夏时报》:《条例》提到,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其重点难点有哪些?政策措施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这一点是不是一个进步?

滕泰:跨区域跨部门的审查机制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出台的政策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起草阶段就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另一方面还要在整个国家层面有跨地区的审查机制,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并接受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监督和举报,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

在出台政策之前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不符合规定不得出台,实际上是贯彻落实《条例》上很重要的一点,制定政策要靠前发力准备工作,而不是先贸然出台了一个严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事后再去补救。

但这二者的重点和难点其实都是会触动很多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因为有些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和《条例》精神相违背的,所以相比防止出台新的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对现存的旧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实际上难度更大。

《华夏时报》:《条例》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违法设置或者授予特许经营权。去年年底以来,PPP新机制规定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也进行了修订,但在一些具体的实践上,违反这一比例的招投标仍然时有发生。《条例》出台后,会有所改变吗?

滕泰:特许经营规定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是一个支持民营企业的重要措施。实际上民营经济对国家经济增长、税收和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普遍都超过60%。如果《条例》出台后能够逐步落地,在生产要素和资源获取、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民营企业得到的支持应该逐步与它对经济的贡献相匹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