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1月8日,北京传来一则噩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于北京。

全国上下一时陷入悲痛之中。

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里举行,会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人或是低头默哀,或是掩面啜泣,以自己的方式送别周总理最后一程。

远在上海的宋庆龄也赶到北京,她身着黑色外套,手上拄着拐杖,由人搀扶着走进会堂,脸色苍白,眼里流露出悲伤和惋惜之情。

追悼会进行到中途时,只听“咚”的一声,宋庆龄拄着拐杖的手突然朝地面用力一敲,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会场。

这不禁让人好奇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追悼会还未结束宋庆龄为何中途离场呢?

初识于黄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和周恩来的结识还要从黄埔军校说起。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和共产党合作建立的学校,主要目的是打造一支武装革命的军队。

1924年9月初,周恩来学成归国就职于黄埔军校,因工作需要结识了孙中山以及他的妻子宋庆龄。

当时周恩来致力于军校政治工作,为了鼓舞军校内学生士气,激发他们的革命斗志,他诚挚邀请宋庆龄到学校演讲,宋庆龄立马答应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讲台上的宋庆龄举止优雅,落落大方。

温润有力的嗓音,加上条理清晰的演讲内容,无不让学生为之动容。

其鲜明的革命观点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让周恩来深受启发。

他在不远处认真听讲,不时地点头示意,也在思索着革命前进的道路。

在宋庆龄身上周恩来见识到女性革命者的力量和能力,这一次的演讲也让他对于孙中山夫妇心中的革命理想有了认识,因为这也是他的信念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宋庆龄早已在丈夫嘴里听闻过这位年轻的军校主任是如何的出色和能干,今日一见对周恩来更是留下了好印象。

两人的友谊就此结下,虽在不同党派,但此时国共两党处于合作期间,双方是一条线上的战友,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尽全力支持对方。

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周恩来等人也发起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宋庆龄此时挺身出来,站在国民党的对立面,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言》一文痛斥蒋介石的行为,她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谴责蒋介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全国上下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下,中华民族陷于一片恐慌之中。

周恩来等共产党主力人物工作进展十分困难,但仍竭力保护革命力量,捍卫革命事业。

已经远到莫斯科的宋庆龄不忍看到这样,毅然决定回国,协助周恩来等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共中央机密文件藏好,帮助大批爱国人士躲避国民党的搜寻。

宋庆龄这些举动源于信任,她相信自己所求——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与共产党的革命目的一样,这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嘱托:和平、奋斗、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和革命目标,让孙氏夫妇与周恩来走到一起,理想未变友谊就能一直长存。

所以哪怕后来宋庆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行动上处处受到限制,她依旧不屈服于他们的威胁,继续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共产党。

她不仅是周恩来的朋友,也是是共产党外最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