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江南生机盎然,踏入南湖区新丰镇现代智慧农业工厂,一股生姜特有的辛香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姜苗长势喜人。

占地6亩的恒温大棚内,只需要2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生姜种植的全过程,这得益于生姜数字化栽培示范项目的开展。“通过AI技术,将复杂的农业生产数据形成一套可复制、精细的生姜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新丰镇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新丰现代智慧农业工厂将打造成为种姜、精品果蔬、鲜食玉米等示范销售基地,成为全镇农民致富增收的样本。

在当下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以数字赋能现代农业,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举。

在竹林村的羊肚菌种植大棚里,同样蕴含着智慧因子。羊肚菌属于低温高湿性真菌,生长期间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湿度90%以上才行。为了保证羊肚菌的品质,种植户蔡丽阳在大棚里装配了物联网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调整大棚内的通风、遮阳系数。

“市场上羊肚菌的价格在130块钱一斤左右,礼盒包装价格会更高,亩均综合效益在5万元以上。”蔡丽阳说道,“明年我打算将羊肚菌种植和姜稻轮作模式结合起来,如果能够成功,每亩地的年产值有望达到10万元以上。”

“万元千斤”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从大棚生姜+晚稻,发展到大棚番茄+晚稻、大棚松花菜+晚稻等九大模式,实现亩均效益超万元、粮食超千斤;葡萄+生姜、桃+生姜、槜李套养黑斑蛙等树套种经济作物模式,也为新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稻虾共生模式+互联网、水培育苗+互联网、农文旅采摘+互联网等新模式,更让新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新丰生姜产量占浙江省一半,净相村又是新丰生姜的主产地。今年,净相村村集体投资了生姜加工罐头项目,并聘请职业经理人统筹运营。“我们成立了腌姜品牌——篁里印象,并取得了相关资质,产品可以进商超,大大拓展了销售渠道。”职业经理人宋国光介绍,该项目不仅能实现腌姜的标准化生产,同时还配备了5个产品存储冷库,以确保生姜的新鲜度和品质得以长效保持。

近年来,随着浙江“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乡村经营性人才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为做好“千万工程”的后半篇文章,4月底新丰镇组织开展了“和美乡村建设与治理专题培训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地走访余杭径山村、小古城村、青山村等美丽乡村,为“乡村CEO”们赋能。

“径山书院从一个废弃农场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田间自然学校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竹林村有学稼公社,我们准备从打造省级田间自然学校入手,同时利用未来社区智慧蔬菜种植基地,开展农事体验研学等文旅项目。”经过实地考察学习后,竹林村党委书记陈云华说。

嘉兴作为“浙北粮仓”,这几年嘉兴大米声名鹊起。在这过程中,新丰镇作为南湖区最大的产粮大镇,这里的农户们纷纷投身于嘉兴大米的种植。在镇北村,丰硕家庭农场负责人蔡建良带动周边20个种粮大户,共同参与嘉兴大米种植,合计种粮面积达8000亩,粮食产量达到4500吨。为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蔡建良与农户签订合同,提供从收购、包装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激发农户们的种植热情,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来源:南湖区人民政府网站)